早年生活

清朝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绍兴城一户姓朱的商人家中添了个女孩,取名为“安”。她虽然生于王朝的末世,但在那个年代,富裕的城市如绍兴仍然相信,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制度是唯一可靠而又可行的。虽说太平军横扫江南的时候,曾经占领绍兴达一年半之久,但到了朱安出生时,旧传统和旧制度似乎又安安稳稳地立住阵脚了。

朱安的童年在母亲和家中女眷、女仆膝下度过。朱家在绍兴水沟营丁家弄的大宅由两栋房屋组成,每栋三进,里面的庭园、池塘、花圃和大大小小的房间,足以让一个年幼的孩子感到自成天地,别无所求了。有时候长辈也会带她出门,譬如随着母亲回娘家,又或是在节日看庙会的社戏。每次出门,朱安总可以体会到绍兴特有的悠闲步伐:在这个水乡,大家常用的交通工具是乌篷船。朱家虽然从商,但也有几分书香——朱安的祖父中过举,在扬州当过小官,因此家中当然有个书房。不过书房跟朱安没什么关系:在保守的家庭,如果已经有了男丁,女孩几乎是没有机会念书的。在朱家眼中,朱安的弟弟才是这个书房的未来主人翁。

女孩子没有机会经历拜师入学这一人生分水岭,却另有一份仪式等候着她们。朱安四五岁的时候,有一天被带进一个小房间,大人让她脱了鞋袜,把脚浸在一盆暖水中。过了一会儿,她的妈妈和两个女用人或亲戚把她按住,拿出特别编制的长棉布条,把她的四只脚趾向脚底屈折,用湿布条一层一层地裹起来,接着又把她的脚跟拼命往前拉,这样就裹成了“三寸金莲”的雏形。朱安痛得尖叫起来,但伴着她的哭声的是母亲的训诲:所有好人家的女孩都得缠足。她只要看看妈妈和家中其他女性,就知道这是事实,没有一个例外。在往后五六年因为缠足而流血流泪的日子里,她不断听到长辈的告诫:缠脚时不哭不叫,才是好人家女儿的模范;脚缠得愈小就愈尊贵,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也就愈占优势,因为小脚不但是美的标准,也是身份的象征;没有男人会愿意讨一个大脚的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