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字里行间:朱安的一生
前奏
朱安和旧中国很多中上家庭的女子一样,从小被教养成一个切合传统要求的典型:脾气和顺,会做针黹,擅长烹饪,不识字,小脚。这样的女性本来是不会引起公众注意的,但中年以后的朱安却曾是记者争相采访的对象,她在1947年去世时,北平的报章也有报道。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原因很简单:旧式女性在死后留名,十居其九是因为与她们有关联的男人,不是父兄,就是丈夫。
在朱安来说,这个男人是她的丈夫周树人,笔名鲁迅。
朱安还在世的时候,鲁迅和他身边的人视她为一份无法推辞的馈赠,是他苦恼的来源。在朱安死后的数十年,她的丈夫被放在文学殿堂最崇高的位置,可是她的名字和存在则成了禁区,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才逐渐解禁。
我写这篇传记的目标,是希望把朱安放在主角的地位,通过她的一生,为一代饱尝劫难、有口难言的女性寻觅她们的声音。尽管如此,其实我能做的,也不过是在有关她丈夫的记录中搜索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丝丝痕迹,拼凑出一帧并不完整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