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最毒妇人心!你去把燕王除掉!

轰隆隆!

圆月高悬,却有雷霆炸响。

九霄雷鸣之声不断,群臣心内震惶。

不约而同,群臣心中都冒出一个想法。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纸面上词句墨迹未干。

可那一股冲霄而起的豪迈与雄壮,连上苍都为之震动。

一道道银色闪电划破天际,似乎在为这一首词的问世,送上至高的礼赞。

群臣再无人敢开口质疑。

只因这一首词,实在是写的太好!

论气魄,九霄云散。

论豪迈,山岳一清。

黄子澄为之色变,满腔的质疑愤懑悉数化作惶然,苍白的面色在雷霆下显得更加慌张。

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位骁勇善战的燕王殿下,在诗词方面的造诣,竟然也如此高妙。

一旁齐泰微微张着嘴,满脸苦涩,心中拿着朱允炆所写诗句同朱棣这一首词比较,即便立场不同,他也不得不承认,朱棣远胜朱允炆。

这已经不是同一个人生境界!

在朱允炆还在歌功颂德、拍朱元璋马屁的时候,朱棣已经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居高临下的俯视天下。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朱棣都不放在眼里,这是何等的狂妄,何等的自信?

为朱允炆摇旗呐喊的詹徽,更是讷讷无言,他实在是找不到半个字眼,来质疑朱棣这一首《沁园春·雪》。

论气魄,朱棣似乎高居九天之上;论用词,朱棣更是远超朱允炆,这如何相提并论?

须发皆白的刘三吾身为当世大儒,多少还是要几分脸面,站在群臣之中,满目异彩连连。

他心中只有赞叹,可以确信,今日朱棣所作这一首词,必定会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天下读书人汲汲以求的至高境界,竟然被一个赳赳武夫所得,刘三吾心下苦涩,甚至还有些嫉妒。

朱允炆站在朱元璋身后的阴影之中,看着纸上的诗词,耳边雷鸣声不断,心中的惊惶,前所未有。

此刻,朱棣的身影,在他眼中竟然显得如此高大,一时间似乎能和朱元璋齐平。

他面色苍白着,嘴唇微微发白,手指甲嵌入掌心的疼痛,都无法驱赶走他内心底的梦魇。

场上,除朱棣之外,唯一能够面不改色的,便只有朱元璋。

作为从尸山血海之中爬出来的一代雄主,朱元璋胸怀吞天气魄,自然不会为之震惶。

他只是觉得,这首词,写的极好,是他君临天下二十五年来,见过的最好的一首。

只凭这一首词,朱棣就能够稳坐大明文人魁首。

朱元璋眸光微微一眯,饱含深意的目光盯着朱棣,内心感慨:“一词压天下,大明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去写雪了。”

“是咱小看了老四?他在北平这些年,下了苦功。”

“老四像咱。”

“可惜,他是老四!”

朱元璋心底叹一口气。

四方皆静,唯有雷鸣声不断。

沉闷之中,雨点纷纷洒落。

“天降甘霖,全了这场晚宴。”

“咱也累了。”

詹徽闻声知意,忙高声道:“臣恭送陛下回宫。”

其他人也都反应过来,纷纷唱和:“臣等恭送陛下。”

“皇祖父,孙儿陪您一起回宫。”朱允炆急忙上前搀扶住朱元璋。

宫人快步奔走,赶在雨幕彻底落下前,收拾着残局。

雨中,朱棣微眯着眼,目送朱元璋离开。

他身后,朱橚和朱权站着,两人对视一眼,朱橚拱了拱手:“四哥,我们先回去了。”

“嗯,雨大,莫要湿了。”

朱权:“四哥,下这么大雨,你也快点回宫吧。”

……

东宫。

端敬殿。

“今晚的事情,你太冲动了。”

吕氏端坐在椅子上,端着茶盏,慢条斯理的分析着:“燕王看似粗鄙,实则内藏奸诈。”

“你同他斗,赢了,是目无尊长;惹人诟病。”

“输了,显得你才学不精,名不副实。”

“最好的办法,便是借势压人,让你皇祖父去压他,不战而屈人之兵。”

朱允炆面目愁苦,叹息一声:“谁知道四叔在诗词歌赋上也有如此造诣?这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原本今日想借着册封大典的大势,好好地压一压四叔的气焰,也让这些叔叔知道,我才是未来的皇帝。”

“可惜,都被四叔搅闹了,连风头都被他抢走。”

“糊涂!”吕氏放下茶盏,呵斥一声,“你既然知道他是你四叔,何必多费心思?”

“你四叔再怎么优秀,上面还有你二叔,你三叔压着。”

“你二叔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

“秦王虽然是陛下的儿子,但陛下平生最是不喜他这样做派,再加上他娶了北元那狐狸精做正室,早就绝了希望。”

“有他压着,你四叔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绝不会坐上储君之位,你何苦去招惹他。”

朱允炆脖子一缩,讪讪道:“孩儿这不是想立威嘛。”

“柿子要挑软的捏,燕王素来强势,你拿他立威?往后行事,好生动动脑子。”

吕氏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还有黄子澄齐泰这帮人,书生气太重,你可以用,但不能听之任之。”

“借他们后面江浙一派的势力即可,不要凡事都言听计从。”

“吕家还不曾落魄成这样!”

“孩儿明白。”

朱允炆不敢反驳,转而提起另一件事:“娘,之前您命孩儿向皇祖父进言之事,皇祖父已然应允。”

“削减锦衣卫职能之事,大概就在近几日会有旨意下达。”

“孩儿借此机会,也向皇祖父陈奏刑罚过于严苛,并进言几条律法进行更改,皇祖父也一一同意。”

吕氏闻言眼前一亮,面色稍霁,道:“锦衣卫是盘亘在大家心头的大山,职能被削,大家也都能喘一口气。”

“接下来的时间,你多向陛下学习如何理政,那帮文臣的建议,可以听,但不能全信。”

“你是未来的皇帝,该有自己的主见,什么都信只会害了你。”

“娘亲教诲,孩儿铭记在心。”

“劳累一日,你先休息,我不在这打搅你了。”

吕氏起身,朱允炆相送,直到看不见吕氏背影,他才松一口气。

“母妃管得太宽了些,黄师、齐师也是为了我好。唉,罢了,往后再慢慢规劝母妃。”

……

吕氏回到春晖殿,狭长的凤眸微微眯着,心里不断思量。

约有片刻,她下定了决心,召来心腹太监:“你去城中寻小七,让他想办法,在燕王回北平路上,将其除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