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秘诀不外乎是密密封好、缓慢加热、缓慢冷却。”阿乙一边说着,一边比比划划,仿佛手中真有一只叫花鸡。』
范蠡鸱夷结束了比试,都觉得酣畅淋漓。范蠡走到欧冶子面前,恭敬地说道:“范蠡自小爱剑,可惜,那时只有一把竹剑。后来在宛县有一把剑,与欧先生铸的乃云泥之别。出剑容易收剑难。每一次舞剑,也都是心的淬炼。多谢了。”
欧冶子无声地点点头,眼中是范蠡读不懂的感慨万千。他深以为范蠡是懂剑的人。剑于他来说并非兵器,而是君子切磋造诣、修行仁德的朋友。无奈懂剑的人少之又少。鱼肠剑是令他一生悔恨的一把剑。他没有克制技艺的诱惑,将剑铸得极其微小,成了暗杀的利器。相剑师所言“逆理不顺,不可服也,臣以杀君,子以杀父”,正是给持剑者的警醒。然而,允常将此剑赠送给公子光,后有专诸刺僚。各国君子都知道,这剑来自欧冶子。自此,他不再轻易为人铸剑。
欧冶子说:“两位若喜欢,把剑带走吧。恐怕,它们再难遇到知音了。”
范蠡却把剑还给小童,再次拱手相谢:“君子不夺人所爱。欧先生,既然您无意出山,我们便不打扰了。多保重,范某告辞。”范蠡和鸱夷转身朝下山小路走去。
走了一段,小童追了上来:“范大夫!范夫人!师傅说,一路劳顿辛苦,歇一晚再走吧。”
范蠡看了看鸱夷,见她似有倦意,便点点头:“那就有劳了。”
小童带他们盘山而下,来到山间的一处客房。一路上,小童和范蠡闲谈。话间说起有百十名师兄弟,范蠡却纳闷,山林幽静,竟无人影。转入一处院落才知,如此深山幽谷,藏身是再容易不过了。
小童嘱咐说:“师傅有事下山去,恕不能相送。两位在此好好休息,不周之处还请见谅。”
范蠡道谢,小童走了。没一会儿,笑嘻嘻地回来,说:“范大夫,我从未见过您这么厉害的剑术。有机会我也想和您学剑。”
“你师傅舍得吗?”范蠡朝小童笑。
“我师傅才不在乎多一个少一个。他啊,最多舍不得我烧的叫花鸡。”小童说。
“为什么你烧的叫花鸡好吃?”鸱夷问。
“我有秘诀。悄悄告诉你们,想听吗?”
范蠡手臂环抱着鸱夷,笑着说:“好啊!”
“那你听好了。我将腌制好的鸡用荷叶包裹,再裹上泥土,使其密不透风,放进窑炉后慢慢地加热。接着,我再把包裹好的鸡放入炭火中,利用炭火的余热缓慢加热,以免烧得太老,失去了鲜美的肉汁。烤制完成后,我再敲开外层的泥土,剥开荷叶,让鸡肉微微放凉,这样就可以锁住香气了。这秘诀不外乎是密密封好、缓慢加热、缓慢冷却。”阿乙一边说着,一边比比划划,仿佛手中真有一只叫花鸡。
“小兄弟真是个有心人。你叫什么名字?”范蠡问。
“阿乙。”
“阿乙,我记得了。我在埤中等你。”范蠡说。
阿乙后来又送给范蠡一只包好的叫花鸡,高兴而不舍地离开了。
范蠡无心吃鸡,长长叹气,躺了下去。鸱夷了解他的失意,千辛万苦地来,人没请到,艺也没问到,只得了一只叫花鸡,心里当然苦闷了。
“看,欧冶子还准备了炭炉。”鸱夷见范蠡不说话,便依着他躺下。
范蠡瞥了一眼炉子,揽过鸱夷,慵懒地说:“累了,早点睡。”
两人沉沉睡去。不知不觉,炉中的炭逐渐燃尽,最后留了一层发白的灰。
阿乙边跑边想,他们会不会留心炭炉呢?若是有心人,自然会发现。如没有这个心,知道了白炭之法也无用。
次日天还不亮,范蠡鸱夷便动身启程了。幽暗的房间,只见星星炉火亮着。他们依着阿乙前日的指点沿捷径下山,一路果然顺利不少。两人寻了马,一前一后沿着小路飞驰而行。一路上,群山高且密,揽苍翠无穷。历经千万年沉淀的雨水,从数不清的高山岩缝中飞出一道道泉。到黄昏十分,他们来到一处山坳平地。此时两人都累了,决定休息一下再赶路。
范蠡鸱夷喝了山泉水,很快就感到清爽有力。只见近处山林树木高且直,密密地耸入高空。范蠡轻快地跳上山冈,以掌击树,感到树干比铁还冷还硬。鸱夷看着树干上的斑纹,自言自语:“似乎在哪里见过。”
“哦?”范蠡不解,一起仔细地上看下看。
没一会儿,两人同时想到了阿乙抱来的炭炉,有一小块木头还留着树皮,和眼前所见相同。他们打听得知,此树名为青冈,是瓯地盛产的林木。范蠡又想起那炭灰的颜色……恍然大悟:“难道欧冶子借小炭炉暗示白炭之法?”
鸱夷仔细推敲,说:“范郎,不是欧冶子,是阿乙。他说的叫花鸡大有玄妙。”两人难以抑制兴奋之情,只想赶快回到都城。
暮色初降,远处依稀有村落,两人朝着那去,竟一路来到了江边。范蠡经一番打探得知,此处乃瓯江、飞云江入海之处。东有柴山,其下有清泉。那泉水遥看细如缎带,走近后听见轰然作响,水珠迸发,含千钧之力。范蠡感叹,看似柔弱,实则刚强,强者当如是。
山泉对面是一片开阔的田野,依依墟里烟,农舍点缀其间。范蠡听这里的人们说,沿海一带的山岩经水力冲刷后露出铜来,人可捡拾。他四处环顾,又细细思量,心下一喜:此处是冶炼兵器的绝佳宝地!
次日,他们遇到一处集市。鸱夷买到了一块不错的牛皮,用它做了几副箭囊,自己一只,范蠡一只,另给勾践、文种各一只。只是她不善文字,便让范蠡刻上鸟篆。两人吃饱喝足,快马加鞭赶回埤中。
范蠡回到都城就一头扎进冶坊。正巧杜荣得了文种的消息来到越国,和范蠡一道专研。他们将青冈小木块以叫花鸡烧制法反复烧制,果然得到了白炭。有了白炭之法,范蠡举一反三,说服允常征集三百人于会稽山寻找硬木,再就着孤丘建造冶坊,用来冶炼锻造垦荒所用的田器和护国防身的兵器。
半载后,越国的冶坊星罗棋布。施老头也去伐木烧炭了,家里再不愁温饱。他家的西施长高了,出落得秀美水灵。人们传说她的美可使鱼沉可使雁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