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购炮 练兵

淮安,漕运总督府书房。

窗外春雨绵绵,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朱慈烺沉静的面容。李明睿手捧账册,躬身而立,声音低沉而清晰:

“殿下,淮安官员与乡绅所捐银两共计二十八万七千两,粮米四万六千石,另有布匹、铁料若干。”

朱慈烺目光落在账册上,指尖轻轻敲击案桌,沉吟道:

“数目不小,但若要组建新军,仍远远不够。”

李明睿点头,面露忧色:

“如今忠贞、武锐二营初建,兵员尚在招募,粮饷、甲胄、火器皆需银钱支撑。若按殿下所定标准,仅一营之费,便需白银二十万两。”

朱慈烺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不急,待北方官员南逃至淮安,这些江淮士绅自会慷慨解囊。”

李明睿一怔,随即会意。李自成在北京拷饷之事,已经有锦衣卫秘传给太子了,只要消息传开,太子再稍加引导,甚至不需逼迫,这些人便会主动献上钱粮,以求太子守住江北防线。

“殿下深谋远虑。”

李明睿拱手道。

“只是眼下军备短缺,尤其是火器,即便有钱,一时也难以筹措。”

朱慈烺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雨幕中朦胧的淮安城。他沉吟片刻,忽然问道:

“焦勖何时能到?”

“骆指挥使已派人去扬州接应,最迟三日后便可抵达。”

朱慈烺摇头。

“即便焦勖到了,临时造炮、铸铳也需时日。如今江北防线空虚,若闯贼南下,仅凭刀矛弓矢,难以抵挡。”

他转身看向李守忠,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李守忠。”

李守忠急忙躬身:

“小爷有何吩咐?”

朱慈烺沉声道:

“你即刻点出十万两白银,南下濠境(澳门),去卜加劳炮场,购置一批小磅弗朗机炮与红夷大炮。”

李守忠一愣:

“殿下要买泰西火炮?”

“不错。”

朱慈烺点头。

“卜加劳炮场所铸火炮精良,远胜内地粗制滥造之物。若能购得数十门,足以装备新军。红夷大炮按八百两一门,轻型弗朗机炮二百两一门。告诉他们,这是朝廷定制,不是商贾买卖。”

李守忠迟疑道:

“可泰西人未必肯卖,即便肯卖,价格恐怕...”

“那就告诉他们。”

朱慈烺眼神一冷。

“若不愿卖,大明就收回他们在壕境晾晒货物的特权,限期离境。我大明海疆万里,不缺这一处通商口岸。”

“对了,届时不妨再稍句话,就说我大明念及濠境通商数十年,本不愿为难。可若他们执迷不悟。”

朱慈烺冷笑道:

“你就告诉那些葡人,去年马尼拉的西班牙总督曾遣使求市,愿以吕宋铜料换我江南丝绸。若他们不肯卖炮。”

“本宫不介意让西班牙人来濠境替他们晒胡椒、铸火炮。你说,他们的国王若是知道,葡人在东方断了他的财路,会作何感想?”

朱慈烺提及西班牙人时,李明睿与李守忠二人面上露出茫然之色。

李明睿躬身道:

“殿下所说西班牙...可是吕宋那边的大吕宋夷?”

朱慈烺眸光微闪,意识到时人对西班牙尚无固定译称。

他点了点头:

“正是。去年马尼拉的大吕宋夷遣使求市,愿以铜料换丝绸,此事本宫在鸿胪寺档册里见过的。”

朱慈烺转向李守忠道:

“你只需让葡人知道,若他们不肯卖炮,大明便将濠境通商权转给大吕宋夷。他们在大西洋上与大吕宋是死对头,岂会不知其中轻重?”

李守忠与李明睿二人虽仍分不清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国家本源,但听懂了以夷制夷的策略,眼中闪过了然之光

李明睿深深一揖道:

“殿下圣明!濠镜的红毛夷素来与吕宋的弗朗基人不睦,昔年还为了满剌加海道打过海战!”

朱慈烺指尖轻叩案几。

“不错。满剌加乃西洋要冲,葡人当年从满剌加苏丹手里夺了港口,大吕宋夷早想染指。拿转商权给大吕宋逼他们,等于戳中了七寸。”

朱慈烺冷笑:

“告诉他们,本宫要的不只是火炮,还有铸炮的工匠。若他们愿意派人北上,本宫可许以重利。”

李守忠肃然领命:

“奴婢明白!”

朱慈烺又道:

“此外,你再去濠境买些鸟铳,若能雇得精通鸟铳制造的工匠,一并带回。价钱不是问题,但务必要快。”

待李守忠退下,李明睿忍不住问道:

“殿下,此举是否太过冒险?若朝中有人弹劾殿下私购外邦火器,恐生非议。”

朱慈烺淡淡道: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若有人不满,让他们来找本宫理论。”

他目光冷峻,声音低沉:

“如今江北防线,便是大明的命脉。守得住,江南尚有喘息之机,守不住,万事皆休。”

窗外雨势渐大,雷声隐隐。朱慈烺望向北方,仿佛能穿透雨幕,看到那烽火连天的战场。

李明睿犹豫片刻,又道:

“殿下,新军招募虽已开始,但新兵未经操练,恐难成战力。若要形成战力,至少需半年...”

朱慈烺摇头:

“半年太久,本宫等不起。”

他略一思索,道:

“传令周显、唐朝臣,从东宫护卫中抽调老兵,充任新军教头。先练队列、号令,再习刀盾、火铳。半月之内,本宫要看到一支能列阵而战的队伍,不必精熟,但绝不能一触即溃。”

李明睿迟疑:

“可火铳手若无半年操练,恐怕...”

朱慈烺打断道:

“火器不急,先练刀盾与长枪。待濠境火炮、鸟铳运到,再专训火器营。”

他顿了顿,又道:

“另外,张贴告示,重金招募北地溃兵中的老兵,尤其是曾与建虏、流寇交战过的边军。这些人见过血,稍加整顿便可成军。”

李明睿这才松了口气,拱手道:

“殿下明鉴,臣这便去安排。”

朱慈烺微微颔首,目光重新落向窗外。雨幕中,淮安城的轮廓若隐若现。他知道,时间紧迫,但每一步都不能乱。新军初建,不求一战破敌,但至少要能稳住阵脚,为他争取更多的时间。

“告诉周显和唐朝臣,”

他忽然开口,声音低沉却坚定,

“本宫不要花架子,一月之后,若有人连最基本的号令都无法执行,军法处置!”

李明睿深深一揖:

“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