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人主

他从心里其实是佩服赵立宽的。

一个北方来的小将,孤军南下。

高郡王的名声在北方或许好用,在京城可不行。

硬是屡次靠着杀敌立功,不要命的狠劲拼搏,让卫王也拿他没办法。

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简直像洛阳酒肆茶楼里那些说书人胡诌的故事。

如果卫王能把他拉拢到麾下,无论是当下还是将来他隆登大宝之后都将是非常得力的干将。

想拉拢他也简单,郑王不过出了一万多两,对于掌管户部的卫王来说是很轻松的事。

当初卫王给皇后办寿号称花了七八十万两,其实那也是虚数。

他作为王府内的核心人员自然知道花了多少。

确实不少,特别是那八九艘大船,但实际也就是二十五万两上下。

余下的多是充数的水分。

比如那造船的古木号称是秦岭千年古树,号三千贯一棵,但称因卫王面子,那边的木材商就卖一百贯一棵。

实际上他做生意最清楚,就是普通船木,哪有三千两一棵的。

再说那献上的古话,收藏的归乡官员也称呼名家之作,前朝绝笔,最贵的三万两一幅,不过卫王看上自愿供奉,只取五百两往返脚钱。

虽然最后木材是一百两一棵,画是五百两一幅,对外却还说三千两一根,三万两一幅。

那七八十万两花费就是这么来的。

真出去的也有二十多万,准备了一年。

卫王这些钱拿出一点,也足以拉拢赵立宽。

可惜卫王是绝不会那么做的。

入王府后,府中人点灯引路,又走许久,绕过回廊,入内院后便见许多人都在。

户部的数位官员,相公叶谷,大理寺卿段平等,足有十余人,院子里到处灯笼明如白昼,都是卫王朝中亲信,大家或坐或立,饮酒喝茶,相互议论。

他还没打完招呼,卫王就激动换身衣服出来。

“哈哈哈哈!”卫王抬手让众人免礼道:“这次那赵立宽是自己找死来了!”

说着他对叶相公道:“你说与他们听。”

叶相公拱手,随即说了事情。

“下午陛下召诸相公们与垂拱殿议事,只说一件事。

便是西南招讨使赵立宽不同意罢兵,在给陛下的书信中高谈阔论,言西南之局必以一战定乾坤。

击败叛军,光复南安府,才能解百姓于水火,还国家长远太平。”

卫王笑着补充:“所有相公,包括我与郑王都同意罢兵,两万对五万,打下去没好结果。

他却一个人跳出来,敢夸下海口要继续打,要击败叛军,他这不是找死吗!”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都炸开了锅,议论纷纷。

“这与满朝对着干有什么区别?”

“年轻气盛不知进退,本事可不是这么用的。”

“言之有理,观其言行,那点本事根本没什么用武之地。”

“哪有这么做官的......”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周平插不上话,但确实被这消息震惊到了。

那赵立宽真是个奇人!

不过他也赞同院子里诸多官员的话,他这脾气和做法,在官场上走不长远的。

他如果聪明,此时抽身而退,那真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功名足以在青史上留下一笔。

居然在这种时候不是急流勇退,反之逆流而上。

既佩服又惋惜啊。

卫王看见了他,笑道:“周先生,你有什么看法。”

他连拱手:“殿下高见!正如殿下所言,赵立宽这是取死之道。

本有通天大路他不走,偏要寻一条绝路,年轻好胜,被功劳冲昏头脑。

不知朝廷诸公是何反应。”

卫王道:“还能什么反应,几个默不作声,向来支持他的吴光启也被吓得不轻。

却还是咬牙说什么阵前将帅知根知底,他既这么说应该有道理,便是要支持赵立宽了。

老东西不撞南墙不回头。

连郑王也不敢说话!”

似乎又想起朝堂上的局面,卫王忍不住自酌自饮,又笑起来。

他却不敢松懈,小心询问:“敢问陛下是何态度?”

“父皇没说什么。”

“也没说改日再议吗?”

卫王摇头,“他都否了所有相公的话,还有什么好议。”

周平却皱起眉头,难道陛下已经有了决定。

也相公却等不及了,招呼众人道:“回去都把弹劾的奏疏写好。”

“那我们往哪参?”

“罪越大越好,狂妄自大,妄论国事,谬言欺君,怎么都可以。

不过不要着急上疏,等一等,现在消息还没传开呢。”叶相公指挥众人:“最好能把支持他的郑王也牵扯进来,但不要太直白。”

“我等明白了。”众人连答应记下。

周平心里却有了别的猜测,“在下之见先等一等。”

“还等什么?”卫王急不可耐。

周平连解释:“殿下,不是不弹劾,而是陛下没说再议,可能已下了决心。

这便有两种可能,万一陛下同意赵立宽继续打的意见呢。”

在场人都愣了一下,随即有人质疑:“两万打五万?陛下不至于吧。”

“对啊,赵立宽狂妄,陛下岂会听他的。”

叶谷想了一下,也点头说:“不是没有可能。

那他下场只会更惨,只怕性命不保!”

“干脆每人写好两份,两种情况都准备好!”听说性命不保,卫王更加高兴。

官员们却面露难色。

“你们都是读书人,这点小事也为难?”卫王不满的说:“都按我说的去做,总之这回决不能让他好过。”

周平与众人一起拱手,党同伐异,这就是官场的规矩。

赵立宽啊赵立宽,要怪就怪你自己吧,你不该一次反对所有相公的意见。

这是自作自受,他心里想。

抬头见大理寺卿段平脸色不好看,他大概还没熟悉这样的氛围。

......

“无论如何,不要再和赵立宽有什么牵扯!”郑王的水榭里,他正叫来府里的几位管事训话。

“之前送钱的人回来了吗?”

“已在路上,现在应该到江宁了,不过上次来信说船触了江石坏了。”

王妃问:“不是说让我抽时间去探望高氏......”

“别去了。”郑王果断道:“此一时彼一时大不同也,别和他家扯上关系,谁知道再过几个月会是什么下场。”

说着他回头对管事说:“给他们带一百贯修船。”

管事欢喜:“多谢殿下!多谢殿下!”

当着王妃的面,郑王正色说:“王府的船,我这主人自然会当担负责。”

(谢谢一直读到现在的读者老爷们支持,数据很差,收藏都不到四百个。好消息是编辑说可以给我上架混个全勤,谢谢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