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四:治伤暑吐泻案
【医案】
临河程正刚,年三十余,形瘦体弱,忽病上吐下泻,勺水粒米不入口者七日,自分死矣。居士诊脉,八至而数,曰:当仲夏而得是脉者,暑邪深入也。上吐下泻,不纳水谷,邪气自甚也,宜以暑治焉。
或曰:深居高堂,暑从何入?居士曰:东垣云远行劳倦,动而得之为伤热;高堂大厦静而得之为伤暑。此正合静而伤暑之论也。但彼用温热,以暑邪在表,此则暑邪已深入矣,变例而用清凉之剂可也。遂以人参白虎汤进半杯,良久再进一杯,遂觉稍安。家人皆大喜,曰:药能起死回生,果然。三服后,减去石膏、知母,再以人参渐次加作四五钱,黄柏、陈皮、麦冬等,随所兼病而为佐使,一月后,平复如初。
【评析】
汪氏本案以清热益气生津法治伤暑吐泻之候。本案患者即使正当壮年,然而形瘦体弱,不耐寒暑。且暑邪分为阴暑与阳暑,暑季感受热邪与暑邪相合便为阳暑,感受寒邪与暑邪相合便为阴暑,所以《医学原理·暑门》云:“其中暑者,乃无病之人,或于深堂大厦,或于阴木幽林,或恣食寒凉以避暑热,致使周身阳气为内、外阴寒所遏,不得伸越。”本案患者深居高堂而病,则为中阴暑之邪,邪气阻滞中焦,所以暴病吐泻,上下不通,水米难进。因此,汪氏治以清热益气生津,用人参白虎汤来进行治疗,白虎汤可清气分实热,已解暑邪,加人参,概“壮火食气”之故。三服之后,邪热大势已退,邪少虚多,所以汪氏去石膏、知母,防止过于寒凉而损伤阳气,加入黄柏清余热、麦冬养阴、陈皮行气健脾,以后期疾病养护。本案患者阴暑伤气,气营两伤,汪氏治以人参白虎汤,实则把握疾病本质,暑邪不在表而在里,应清气分实热,同时暑热伤气,所以人参白虎汤为最佳选择,汪氏“临症自宜裁度”,令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