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时光织网2

“奶奶,‘时光织网’系列服装收到米兰时装周的邀请函了!”苏夏举着手机冲进养老院,屏幕上跳动着来自国际组委会的邮件,金色边框的邀请函在阳光里泛着微光。

林秋云和沈念安正在窗边织毛线,两人同时抬起头。八十岁的沈念安戴着珍珠发卡,布满老年斑的手微微颤抖:“真的要把我们的布料带到世界舞台上了?”

“不仅如此!”苏夏蹲下来,眼睛亮晶晶的,“组委会希望能在秀场加入一段故事短片,用老照片和口述历史的方式,讲述你们的友谊与纺织情缘。”

暮色渐浓时,摄影团队架起了复古风格的灯光。林秋云从樟木箱底翻出压了五十年的碎花裙,虽然布料有些褪色,裙摆却依然带着少女时代的褶皱。沈念安抚摸着当年的圆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穿过镜头,仿佛回到了纺织机台轰鸣的岁月。

“那时候我们总说,布料是会说话的。”林秋云的声音在镜头前格外清晰,“念安织的‘晴空’,每一根丝线都藏着对未来的期待。”

沈念安接过话头:“但最珍贵的织线,是秋云教会我如何对待朋友。”镜头捕捉到两人交叠的手,皱纹里都盛着温柔的笑意。

米兰时装周当天,苏夏在后台紧张地调整最后一件礼服。T台背景大屏上,老照片缓缓流转——十七岁的林秋云和沈念安在梧桐树下比心,纺织机台旁认真操作的侧影,还有如今白发苍苍却依然相视而笑的画面。

当模特穿着缀满“晴空”布料的礼服登场时,全场屏息。淡蓝色的绸缎在聚光灯下泛起粼粼波光,腰间缠绕着林秋云织的米色花纹丝带,像时光的河流蜿蜒而过。

“这不仅仅是一场时装秀。”国际知名设计师在采访中感叹,“这些带着温度的布料,讲述了跨越半个世纪的坚持与和解,这才是真正的高级定制。”

秀场结束后,苏夏收到了意外的消息。一位法国收藏家看中了“时光织网”系列,愿意出资在巴黎举办一场关于中国纺织女工的专题展览。

三个月后,巴黎奥赛博物馆的展厅里,“岁月经纬”特展正式开幕。林秋云和沈念安坐着轮椅,被推进铺满暖光的展厅。她们的老照片与纺织工具被精心陈列,旁边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那段关于友谊与梦想的纪录片。

“这是中国女性的力量。”策展人对着媒体镜头说,“她们用双手编织生活,用真心守护情感,这样的故事值得被世界听见。”

展览最后一天,一位白发法国老太太在“晴空”布料前驻足良久。她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我年轻时也有个中国朋友,我们在纺织厂一起工作。后来因为战争分开,再也没见过。”她轻轻触碰布料,“看到这些,就好像又回到了那段时光。”

回国的飞机上,林秋云望着舷窗外的云海,突然握住沈念安的手:“念安,等我们九十岁的时候,再一起织一块布吧。”

沈念安笑出了泪花:“好,就叫它‘云端’。”

次年春天,养老院的阳光房里,苏夏架起了微型纺织机。两位老人戴着老花镜,颤巍巍地将丝线穿过织机。新布料的颜色是柔和的浅紫色,苏夏说这是“暮春的晚霞”。

当第一缕晨光洒在布料上时,林秋云突然指着织机:“念安,你看!”在细密的针脚间,不知何时停驻了一只白色的蝴蝶,翅膀上的鳞粉在阳光下闪烁,像是时光馈赠的钻石。

窗外的梧桐树又抽出了新芽,微风拂过,沙沙声里,是两个老人轻轻的交谈声,还有纺织机有节奏的咔嗒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编织着属于她们的,永不落幕的岁月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