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身份要自己给
- 重生2014:逆袭从讨薪开始
- 一字营
- 2575字
- 2025-05-27 22:50:01
阳城晚报报社三楼角落最后一个工位,于梦大学毕业后便在这里呆了两年。
同学、家人都夸她了不起,只有她自己知道,端茶送水的两年有多难熬。
这两天,好容易总编给她一个任务,于梦打电话过去才发现,对方是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问啥啥不知。
再看举报材料,除了一堆模糊不清的打印照片,就只有一封笔力劲道的举报信。
带她的前辈劝她,说这种信好材料差的多半是同行栽赃,经常查无可查。
正犹豫不知要不要继续,于梦接到了秦远的电话。
“于记者你好,我是秦远,奶茶店的举报信有我的联合签名,这家店全国连锁知名度很高,大学城又是重点地区,你是可以有文章写的,而我有原始手机照片,想要就下楼,我在楼下停车场等你十分钟。”
于梦飞奔下楼,一眼就瞧见秦远租的大奔,她倒是信了前辈的话:这定是被举报哪家奶茶店的同行。
而车上的秦远,隔着玻璃窗观察于梦,很快皱了眉。
于梦一身碎花连衣裙,头顶闪亮蝴蝶发卡,瓜子脸上表情丰富,一看就是那种正义感感爆棚但缺乏手段的萌新记者;
这种人想请她办事,有钱不好使,请动了又可能不太会办事。
哗……
商务车车门打开,秦远只探头劈头盖面的质问:“于大记者,奶茶店主要消费群体是学生,给你们材料,你们就这么敷衍对待?”
车外的于梦有些迟疑,对方明明是个小年轻,但说话的眼神气势却与她见过的很多有身份人相同;
当然,记者的身份让她并不怯懦:“你们提供的材料太模糊...”
秦远一副极度失望的表情:“一个有责任心、有事业心、有同理心的好记者,难道不应该主动去调查,去取证,去去伪存真?就干坐等着别人送材料?原来记者这么好当啊。”
说话间秦远直勾勾盯着于梦看。
于梦眼神能杀人,虽然工作并不理想,但她自认还没忘记做记者的初心与抱负。
一想到此,她脱口而出:“你到底想怎样?”
秦远微微一笑:“跟我去做个采访吧,两三天时间,回来我把奶茶店的照片原件给你。”
于梦皱眉问:“什么采访?”
秦远简单明了解释:“我的小学老师,山村支教20年两袖清风,如今却被人冤枉进了派出所,我希望和于大记者一起去揭示一下真相,到底是我老师道貌岸然花了二十年隐藏自己,还是有人为一己之私陷害了这个无私奉献二十年青春的园丁。”
“好煽情的说辞。”
于梦心中评价,但这故事逻辑完善评说有理;如果属实,甚至是个比奶茶店更好的新闻。
这想法一出,她犹豫了:“我考虑一下……”
秦远当即摇头:“等不了,现在就要走,老师还在看守所,他那样的倔脾气,我怕他一时想不开。”
于梦一听真人命关天,同理心上头,立刻答复:“好,我现在就去汇报拿采访证,最多耽误半个小时。”
说完,她大方的给奔驰车和秦远都拍了照,秦远没不由高看了她几分。
而目送于梦回报社后,秦远也匆匆下车,冲停车场边的一家打印店赶去。
半个小时后,商务车上相邻而坐,秦远主动递上了一张名片:“辛苦于姐了,还没自我介绍,这是我的名片。”
于梦此刻有些尴尬,确实太着急,连对方身份都没搞清楚。
而接过样式极其简洁名片一看,她更加疑惑:“怎么这么烫?万象视界总经理?”
秦远极为平静:“一家小企业罢了,这不重要。”
开车的司机一时有些没绷住,腹议:当然烫,刚出打印机。
随后,秦远岔开话题,大致讲述起齐老师的故事。
单从经历上说,任何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都会对齐老师竖起大拇指夸一句:这是个无私有大爱的人。
但于梦没有偏信秦远一面之词,当即追问:“可如果齐老师没有经济问题,不是应该查无可查么?”
一会还要唱一场戏,秦远不能说彩票的事,只得含糊起来:“齐老师最近确实收到了一笔三十万的钱款,是我一个师兄的匿名捐赠。”
于梦反应很快:“可都到这节骨眼,你师兄有什么理由还不愿暴露身份?”
秦远眼神一亮,随后轻轻点头:“自然应该是有理由的。”
从报社大楼直奔高速,一开便是一个小时。
下了高速又在乡道跑了一个小时,下午三点,商务大奔直直开到了三都市凉水县县政府的大院前。
司机好心提醒:“秦总,旁边有停车场。”
秦远当即摇头:“老于,登记开进去。”
他为什么租个大奔带上于梦,因为他可太懂了,这越是偏远乡镇,门槛越高,抬腿进和开车进完全不是一回事。
果然,经过保安简单的询问,得知来人一个是企业代表一个是记者,匆匆登记,门岗便放了大奔缓缓驶了进大院。
甚至在秦远直言要找书记时,也有保安好心指点在那一层那一间。
片刻后,二楼书记办公室,秦远客气的接过秘书端来热茶后,便静静等着。
直到一个四十出头,一身行政夹克,梳着三七分的中年男子走进来后,他才站起身。
“姚叔叔,好久不见。”
“啊?”
凉水书记姚同信有些错愕,一直默不作声的于梦也有些诧异。
却见秦远微笑着自我介绍:“姚叔,我也是凉水人,才从凉水高中毕业出去,你到学校视察时,我见过您。”
姚书记顿时脸黑不已:凉水高中?这不胡闹么,那个蠢货将人放进来的。
而就在他要呵斥赶人之际,秦远突然闪身,将于梦露了出来:
“姚叔,这是阳城晚报的于梦于记者,她这次是受我们公司邀请,来报道一下咱们县尧山镇小学受资助扩建之事。”
姚书记赶人的话硬生生被憋回了肚里,面色微红。
于梦一时弄不清事情原委,算赶鸭子上架,赶紧起身开口:“姚书记好,叫我小于便好。”
说着,她习惯性的递出了自己的记者证。
片刻后,白陶瓷的会议杯乒乓响,姚书记目光在于梦和秦远之间来回游弋,最终,他看向秦远。
“小秦啊,你这太突然,我这都没啥准备,且下面的工作都是吕县长主抓负责……”
秦远顿时一拍脑袋:“哎哟,看我这事弄的,打搅姚叔了,我这就去找吕县长。”
果然,姚书记一听这话立马喊到:“等等,作为书记,我也有责任有义务管好凉水的教育问题,小秦你不妨说说具体情况。”
秦远当即侃侃而谈:“姚叔,这事不复杂,我有个师兄,当年在咱凉水尧山小学读书,后来被亲生爹妈接走,如今过得不错,他很感念凉水这方水土,于是找到我,想通过资助学校的方式,回馈一下家乡。”
姚书记十分疑惑:“你这位师兄叫什么?怎么不自己来?”
秦远摆摆手:“姚叔,我这师兄倒是简单,但他父母身份比较敏感,所以不是很方便透露。”
姚书记一愣,身份敏感的人,要么有权要么有钱。
但有钱的做善事恨不得天下皆知,那这秦远师兄的身份似乎呼之欲出。
但没等他多问,秦远已经扯开话题:“师兄计划扩建尧山小学宿舍楼的三十万,已经全额拨付到账,后期视情况再追加,这么多钱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总会引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他托我来办。”
这话说得秦远如今不是个孩子一样,但姚书记没纠结这点,而是抓住了另一个核心:“三十万到账?到谁的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