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妻事件

“休妻事件”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吴起拿着一条丝带,对妻子说:“你为我织一条丝带,要织成这个样子。”

等到丝带织成后,吴起拿去检验,发现丝带织得异常精美。然而,吴起却很不满意,他质问妻子:“我让你织丝带,是希望你按照我指定的样式来织,而现在你虽然织得非常精美,但并不是我想要的样式!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妻子不以为意地答道:“我使用的材料是一样的,只是我更加用心地织造它,所以织得更好。”

见妻子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对自己的手艺很是自得,吴起严肃地说:“这并不是我所期望的解释。”

接着,吴起便打发妻子带着织好的丝带回娘家。后来,妻子的父亲亲自前来,劝说吴起重新接纳自己的女儿。吴起坚决拒绝道:“我吴起在家中,从来说一不二,言出必行,没有半句虚言!”

吴起“休妻事件”的两个版本,皆载于《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韩非子》是战国末年的典籍,距离吴起生活的年代较近,且保留了当时流传的多个说法,应该有据可依,而非一己臆说。

按这两个版本所记,都是因吴妻织丝带而引发家庭矛盾,进而导致吴起休妻。区别之一,一个由妻兄出面说情,一个由妻父直接转圜。古代家庭男尊女卑,女性在婚姻中处于被动地位,当时女子在临出嫁之前,母亲都要亲自叮咛女儿,防止女儿因违逆为妇之道而遭到离弃。吴妻被休后,兄长、父亲被动员起来,试图劝说吴起回心转意,是很容易理解的事。

区别之二,前者是说吴妻不知悔过,后者言吴妻顶撞丈夫。不过它们传递出的信息又都是一样的,即吴妻在被休前,对丈夫并不绝对顺从。

根据史料,在先秦诸国中,齐、鲁两国的女性社会地位相对而言还是较高的,可以拥有一些男性的权利,以及游离于礼教之外的自由空间。不过家庭中男大于女、夫高于妻的基本角色定位,跟他国相比却没有任何分别,也因此,普通女子夫唱妇随,在生活中谨小慎微,乃是常态。

实际上,在整个事件中,吴妻都表现得相当自信从容,面对吴起的责难,不是竭力争辩就是坚持己见,完全不像普通家庭出身的女性那样唯唯诺诺。

最值得注意的还是事件中出现的妻兄。从其言论及识见来看,此人绝非等闲之辈,不说别的,仅他能够准确判断出吴起休妻的原因及其决绝的态度,便可知其拥有非同一般的社会阅历和智慧。他还能请出卫国国君,让对方动用“国家公权”,为自己国内的一个家庭排解纠纷,这更不是普通人可以办到的。事件中透露,妻兄能有如此大的面子,是因为他“重于卫君”,即被卫国国君所倚重,与这个卫国的最高统治者之间有某种特殊关系。

种种迹象表明,吴起的妻族势力强大,地位显赫,非同一般。由此,也可以反证吴起家族也定非普通阶层。毕竟那个时代有着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如果按照吴起“商人子说”,他出身于商人家庭,即便是富甲一方,恐怕也很难与社会地位较高的家族联姻。

在这方面,吴起“没落贵族后裔说”就比较讲得通了:吴起在卫国的这桩婚姻就是基于门当户对所结成的联姻,故而妻兄、妻父都高看于吴起,吴妻被休后,他们也要设法转圜,甚至妻父直接找前女婿说情;当吴妻在事发后感到追悔,请兄长帮忙打招呼时,她兄长把卫国国君都请了出来,但吴起连国君的账居然都可以不买,足见吴氏家族的身份和地位绝对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