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应元墨之凤仪承玉辇
- 穿越北宋,大官人的逆天科举路
- 海上惊雷
- 2049字
- 2025-05-16 08:00:11
王降缓缓站起来笑道:“我买一块,人家专门为家父制的墨,还专门题诗一首,不管多贵,都要支持一下。”
晏殊的管家笑道:“钱财是小事,关键是这两首诗,我家枢密说,诗词无价,两块墨各一。”
不到半个时辰,十块墨卖出去了。
晁家两兄弟你看我,我看你。
“大哥,一会功夫,咱们赚了四百贯?”
“是,王敬给咱家的承诺就是一块墨四十贯归咱们。”
又是牙疼的声音。
“有人吗?”
两兄弟对视一眼,“又来买墨?”
松烟香墨,忽然在开封府官员圈子里火了。
尤其是王公墨,更是一墨难求。
相反,李公墨倒是好买,但也所剩不多。
自打刘娥和李迪聊过之后,刘娥的心情好了一些。
心情好,病情就见轻。
所以刘娥能下床走一走。
“大娘娘。”,殿外传来赵祯激动的呼唤。
“祯儿,王相公走了?”
“是啊,大娘娘身子大好了?太好了,我一会就去赏太医院。”
自从过完年,刘娥的身体就一直不太好。
尤其是最近天热了,刘娥更是晕的下不来床。
太医院束手无策。
赵祯甚至下旨,不管是谁治好了刘娥,官升一级。
奈何一个多月过去,刘娥依然不见好转。
赵祯一边说着,一边让张茂则把匣子放在了凤案上。
刘娥宠溺的帮赵祯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水,笑道:“我这病啊,御医也束手无策。”
“可我下过旨,谁能治好大娘娘,要赏的。”
刘娥很欣慰,儿子长大了,知道心疼娘了。
“祯儿,拿的什么啊?”
赵祯献宝似的把匣子打开,“大娘娘,你看看这是什么?”
赵祯打开了一块应元墨。
“墨锭?文府的?”
刘娥不以为意,墨锭有什么稀奇的?能让一国皇帝如此惊喜。
“非也非也,不是文府的,是郓城县一个小吏进献的,大娘娘猜猜,这块墨叫什么?”
“我哪猜的出来啊?”
“叫应元墨。”
刘娥一下来了兴趣。
应元墨?
我的尊号的前两个字?
“我看看。”
“你看看这个,保证高兴。”
赵祯主动把墨锭刻有诗的那一面展现在刘娥眼前。
“凤仪承玉辇,睿智补金瓯。临朝扶皇祚,功齐吕武谋。”
刘娥看完之后,眼泪哗啦啦就下来了。
虽然刘娥读书不多,但自从跟在先帝身边,也看过不少经典。
凤仪,说的是刘娥的太后之尊,这句话也暗合刘娥“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的意思,她一直以凤自居,而没想成龙。
补金瓯,典出《梁书·侯景传》,指辅政安定江山,暗指她把赵祯扶上皇位,稳定了大宋。
吕武谋,说的是刘娥的治国才能比肩吕雉、武则天。
这是百姓对她的最高褒奖。
辛苦支撑大宋朝廷十几年,终于得到了公正的评价。
一想起国子监侍讲赵师民上本骂自己是妖后,刘娥哭的更凶了。
“大娘娘,别哭哇,你一哭,孩儿也想哭,你要是不喜欢,我下旨申饬他们。”
“祯儿,娘心里感动啊。”
赵祯才十六岁,没理解刘娥这句话的含义。
“满朝文武以为我要篡位,可天下谁能知道,我在苦苦支撑呢?我只盼祯儿快快长大,我就轻松了。”
刘娥这一哭,把多年压抑的情绪彻底哭了出来。
再加上天气炎热,又出了一身汗。
此刻,刘娥感觉浑身通泰。
“祯儿,跟娘仔细说说,谁家进献的宝墨?”
赵祯活灵活现的把王家的事情介绍了一遍。
“不容易,不容易,一介小吏能想着咱娘俩,费心了,娘试试这墨怎么样,要是好,就当贡品吧,每年和买一百块。”
和买,原意是指两厢情愿公平交易。
宋朝和后世的清朝不一样,要是被列为贡品,那就是免费供给皇家。
但是宋朝皇家仁厚,哪怕是贡品,也是出钱买,只是价格比市场价格低一些而已,但可以冠以贡品的名头,对商家来说算天大的好事。
“我觉得不错,反正比王公墨和李公墨要好,写出来的字,带着一丝亮光。”
赵祯主动帮刘娥磨好了墨。
“好香啊。”
刘娥想了想,提起笔写了四个字:松烟宝墨。
本来人家叫松烟香墨,刘娥给改成了松烟宝墨。
“好墨。”
当然是好墨了,这两种墨里专门加了金粉,所以写出来的字才格外亮。
赵祯忽然看到刘娥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惊喜的问道:“大娘娘,你身体好了?”
刘娥也愣了一下,“嗯,确实舒服多了。”
赵祯激动的喊道:“传御医,快传御医……”
有些知道消息内幕的人,听说了李迪和刘娥之间的对话,所以趁着李迪还没一步登天,偷偷去买了李公墨,等李迪进入东府,自己就可以去套近乎了。
这次墨锭事件中,王曾和李迪赚够了名声。
但是王家赚够了银钱。
有道是人怕出名猪怕壮。
几乎一夜之间,整个开封都知道了松烟香墨。
一块墨锭而已,竟然治好了太后的顽疾?
我怎么这么不信呢?
无数达官贵人用马车拉着铜钱到晁家镖局买墨锭。
晁晋两兄弟不停的陪着不是,“各位大官人,小人实在拿不出啊,郓城县只送来了五十块,如今已经售罄。”
“晁晋,抓紧回郓城县去取啊。”
“已经派人快马加鞭回去了。”
“我乃三槐堂的外掌柜,我预订一百块。”
“刘掌柜,价格可能……”
“我知道,李公墨一百八十贯嘛,接受。”
晁晋两兄弟感觉三观要崩塌,一百八十贯?这是市场售价啊。
算了,你上赶着要,我也不能矫情。
汝州防御使赵允让把玩着圣文墨,目光涣散,不知道在想什么。
过了好一会,赵允让把管家喊了进来。
“请石大郎他们过来饮宴。”
石大郎,估计指的是石守信之孙,石保兴之子石元孙,目前任澶州巡检,只不过他一直不肯离开开封赴任而已。
七月七日,乞巧节。
李迪的府邸位于开封内城的马行街上,前后两院,外加两个偏院。
宅子不是李迪的私产,而是从店宅务手中租赁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