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熹时,荣禧堂的檐角铁马被春风拂得叮当作响。林萱跪在青石台阶上,双手捧着鎏金铜盆,温水已渐渐凉透。她盯着水面倒映的云影——自大姐姐出阁后,老太太屋里的暖阁空了出来,各房的小姐们都在暗中较劲。
“吱呀“一声,雕花门被推开,老太太身边的大丫鬟翡翠探出头来:“五姑娘,老太太醒了。“
林萱连忙起身,铜盆里的水晃出一圈涟漪。她刚要迈步,忽听回廊尽头传来一阵脚步声——林兰带着丫鬟款款而来,新裁的杏红纱裙在晨光中如烟似雾,鬓边一支金镶玉步摇随着步伐轻晃,映得她眉眼愈发娇艳。
“萱妹妹来得真早。“林兰笑吟吟地站定,指尖轻轻抚过自己腕上的翡翠镯子,“听说你昨日抄的《金刚经》被老太太夸了?“
林萱垂眸,目光落在林兰裙摆上精致的缠枝纹——那是苏州新进的云锦,一匹抵得上三房半年的份例。
“不过是侥幸罢了。“她轻声应道,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铜盆边缘。
翡翠看了看两人,轻咳一声:“老太太今儿身子不爽利,只让五姑娘进去伺候。“
林兰的笑容僵在脸上。
荣禧堂内,沉水香的青烟在博山炉上袅袅升起。老太太半倚在紫檀木罗汉榻上,身后垫着金线蟒纹引枕。她手里捻着一串沉香木佛珠,眼睛却盯着窗外那株开得正盛的白玉兰。
“来了?“老太太头也不回地问道。
林萱轻手轻脚地将铜盆放在架子上,绞了帕子递过去:“祖母净面。“
老太太这才转过头来。晨光透过窗纱,在她布满皱纹的脸上投下细密的光影。她接过帕子,突然问道:“听说你娘病了?“
林萱心头一紧。
“回祖母,只是偶感风寒...“
“是吗?“老太太慢条斯理地擦着手,“我昨儿还看见她在后园摘梅花,说是要给你做香囊。“
铜漏滴答作响,林萱的掌心沁出细汗。她知道老太太这是在试探——自大姐姐出阁后,各房都在想方设法往荣禧堂塞人,而婉娘前日“病“得恰是时候。
“祖母明鉴。“她突然跪下,“母亲确实身子不适,但...但她更担心孙女伺候不好祖母...“
老太太手中的佛珠突然停了。
正院里,林老爷正在查看账本。窗外一树海棠开得正艳,花瓣随风飘落在砚台边,被他随手拂开。
“老爷。“管家在门外低声禀报,“老太太请您过去一趟。“
林老爷合上账册,指尖在“二房开支“那页上顿了顿——昨日他刚罚了李氏半年的份例,这会儿老太太叫他,多半与此有关。
荣禧堂的花厅里,茶香氤氲。
“你处置李氏的事,做得很好。“老太太用茶盖轻刮盏沿,发出清脆的声响,“治家就该这样,赏罚分明。“
林老爷微微颔首,目光扫过站在一旁捧着茶盘的林萱。小丫头今日穿了件半旧的藕荷色衫子,发间只簪了一支素银簪子,低眉顺目的模样倒是比平日顺眼许多。
“儿子惭愧。“他接过老太太递来的茶,“只是这暖阁的人选...“
老太太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我瞧着萱丫头不错。“
窗外一阵风过,吹得那株白玉兰簌簌作响,几片花瓣飘进窗内,落在林萱的绣鞋上。
“这丫头心细。“老太太指了指案上的《金刚经》,“抄的经书一笔不苟,昨儿我咳得厉害,她还知道把药煨在银吊子里。“
林老爷若有所思地看向女儿。
林萱死死攥着茶盘边缘,指节发白。她不想离开婉娘——可若是拒绝,三房往后的日子只怕更难熬。
“祖母...“她突然跪下,声音发颤,“孙女愚钝,只怕伺候不好...“
老太太手中的佛珠“咔“地停住。
“怎么?不愿意?“
满室寂静,唯有铜漏声声催人。
林萱抬头,正对上父亲探究的目光。她突然想起昨日婉娘咳出的血丝,想起林兰腕上那只价值不菲的翡翠镯子,想起三房那些年复一年浆洗得发白的帐子...
“孙女...愿意。“
话音刚落,外间突然传来“啪“的一声脆响——像是茶盏摔碎的声音。
翡翠匆匆出去查看,片刻后回来禀报:“是二姑娘...说是不小心手滑了。“
老太太冷笑一声,手中的佛珠重重拍在案几上:“这丫头,越发毛躁了。“
林老爷的目光在女儿和母亲之间转了个来回,突然起身:“既如此,儿子这就去安排。“
暮色四合时,林萱抱着自己的妆奁来到荣禧堂的暖阁。推开雕花木门,一股淡淡的檀香味扑面而来。暖阁不大,却收拾得极干净,临窗摆着一张黄花梨木书案,上面整齐地放着文房四宝。
她轻轻抚过床榻上崭新的锦被——这是她第一次用上这么好的料子。
窗外,一弯新月悄然升起。林萱望着三房的方向,突然发现袖中多了个东西——是婉娘悄悄塞给她的平安扣,玉上还带着母亲的体温。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惊飞了檐下一对栖息的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