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好大一包钱
- 重回八一小山村,日常过日子
- 好好闲
- 4786字
- 2025-05-10 08:13:04
刚踏入前院,余坤安还未来得及抬手洗手,大腿便被一双小手紧紧抱住。低头一看,小儿子余文洲正仰着一张满是求表扬的小脸,奶声奶气地邀功:“阿爹,阿爹,今天哥哥教我写字啦,我写了好多好多呢!”
余坤安被这软糯的声音逗得嘴角上扬,笑着哄道:“嗯,洲洲真厉害!快松开阿爹,等阿爹洗完手,就陪你玩,好不好?”
“好呀好呀,阿爹,等你洗完手,一定要看我写的字哟!”余文洲脆生生地应道,这才松开手。
余坤安径直走到溪边,蹲下身子,双手捧起溪水,往身上随意泼洒,将满身的尘土洗净后,便回屋换了一身干净衣裳。
待他换好衣服出来,就瞧见余文洲像只欢快的小鹿,怀里紧紧抱着个本子,哒哒哒地朝他奔来。到了跟前,小家伙迫不及待地翻开本子,将歪歪扭扭的字迹展示给余坤安看。
“……”余坤安看着本子上那一团团杂乱无章的线条,嘴角微微抽搐,一时竟有些无语。不过,他很快调整好表情,夸赞道:“呃,洲洲真了不起,都会拿笔写字啦!”
“嗯,洲洲很好,最棒啦!”余文洲听到夸奖,眼睛亮晶晶的,还不忘给自己加以肯定。
余坤安抬眼看向其他几个孩子,问道:“你们的本子呢?都拿来给我看看。今天有没有乖乖听话,没出去疯玩吧?”
“老叔,今天我们写完字,还帮阿祖去自留地摘菜了呢!”余文涛抢先说道,脸上带着几分小得意。
“没错,今天娃娃们可乖啦,帮我干了不少活,后来才出去玩了一小会儿就回来了。”老太太在一旁笑着附和。
“嗯,表现真不错!”余坤安满意地点点头。
“老叔,您可别信涛哥的话!”余晓雅毫不留情地拆穿道,“他下午憋不住,跑去和阿水他们显摆新木马,还有奶糖了,还给他们讲《西游记》呢!”
“呵呵,咱们阿涛都会讲故事啦,真厉害!”余坤安看着余文涛,眼中满是笑意。
“那当然啦!现在我可是他们的大哥,他们都盼着我明天给他们讲孙悟空的故事呢!”余文涛双手叉腰,脑袋高高扬起,一脸得意。
“行啊,不过得先把你们的本子都拿过来,让我看看你们写的字怎么样。”余坤安故意板起脸说道。
一想到晚上能继续听故事,孩子们顿时来了精神,一个个拿着本子,像小尾巴似的往余坤安跟前凑,其他大人则乐呵呵地看着这一幕。
余坤安接过本子,一本本仔细查看。只见余晓雅和余文泽的本子上,字迹虽略显稚嫩,但好歹能辨认出模样;余文涛写的数字歪歪扭扭,像喝醉了酒似的趴在本子上,不过大小还算均匀,勉强能认出是数字;其他几个年纪小的孩子,显然还不习惯用笔,写出来的数字,有的大得都快飞出本子了,活脱脱一幅幅“抽象画”。
不过,考虑到这是孩子们第一天学写字,余坤安还是给予了鼓励:“嗯,大家都完成得很不错!今晚的故事继续讲,明天接着写1 - 10。”
孩子们一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
晚饭是大嫂和二嫂做的,王清丽则在一旁切碎菜叶,烫猪食喂小猪崽。这两只小猪崽买回来都快10天了,在余母等人的悉心照料下,长胖了不少。余母他们每天都会精心喂养这两头小家伙,猪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十分干爽,所以小猪崽们个个圆滚滚的,胖了一圈。
吃完晚饭,孩子们催着余坤安开始讲故事。今天,几个女人一边缝补着衣服,一边竖起耳朵听故事。看这架势,这一大家子人的衣服,要是光靠晚上抽时间做,没有个十天半个月怕是做不完。余父坐在一旁,吧嗒吧嗒地抽着烟斗,也准备听故事;其他人也都各自找地方坐好,眼巴巴地等着余坤安开讲。
余坤安清了清嗓子,开始说道:“昨晚咱们讲到孙悟空回到花果山,还做了什么事,有人还记得吗?”
“变小猴,变好多好多小猴!”余文浩眼睛一亮,抢先回答道。
“对,变出了好多小猴。那他变出小猴来做什么呢?”余坤安接着问道。
“阿爹,我知道,是打大魔王!”余文源大声说道,脸上满是兴奋。
“嗯,不错,大家都记得很清楚嘛!那阿爹就接着讲啦。”余坤安笑着说道。
“书接上回,且说那孙悟空灭了大魔王后,回到花果山,会集群猴,收复了各样妖王,共有七十二洞,都来参拜猴王为尊……后来,他又到东海龙宫,取得了‘如意金箍棒’,这金箍棒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再后来,他被玉皇大帝封了个‘弼马温’的官职,可他不乐意,又自封‘齐天大圣’……这美猴王还跑到蟠桃园,偷吃了王母娘娘种的蟠桃,喝了玉液琼浆,甚至还偷了太上老君炼制的‘九转金丹’。玉皇大帝得知后,勃然大怒,派了天兵天将来捉拿孙悟空……”
“好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大家都去洗洗睡吧,记得哈,明天写好作业才能继续听故事。”余坤安故意卖了个关子,还不忘提醒孩子们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这一次,孩子们格外听话,纷纷起身,乖乖地去洗漱准备睡觉。
……
第二天霜降,余坤安早上起来的时候,天空已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气温骤降,寒意袭人。原本他计划带着老太太进城一趟,可看着这阴雨连绵、寒气逼人的天气,只好暂时将计划搁置。
老太太瞧见余坤安穿得单薄,赶忙催促道:“安子儿,赶紧回屋加件衣裳,这天儿凉飕飕的,可别冻着咯。”
余坤安一边系着背篓的绳子,一边笑着回应:“阿奶,我们背着背篓要走好长一段路呢,走一会儿身上就热乎起来了。”
今日要卖的天麻不过100来斤,所以余大哥和余二哥今天就不跟着去县里了,他们今天去地里种麦子,余坤安和余坤清则要背着天麻去县里。出发前,两人先在背篓底部铺了一层晾干的棕榈叶,放麻袋进去后又在上面加了一层,以防天麻受潮,最后用蛇皮袋子将背篓遮得严严实实。这才戴上斗笠前往县里的路。
两人刚走出田坝村一小段路,身后便传来“突突突”的拖拉机轰鸣声。他们赶忙往路边让去,结果拖拉机径直开到他们身旁,就停了下来。
“我就说远远瞧着眼熟,原来是小余你们俩啊,这大清早的,你们这是要去哪儿?”听到说话声,两人抬头一看,原来是田坝村的拖拉机手赵前进。
余坤安笑着打招呼:“赵哥,我们要去县里呢,您这一大早是要去哪儿?”
赵前进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说道:“这下雨天路滑,你们咋还冒雨去县里呀?赶紧上车,村长一早就安排我去县里拉水泥,我们村跟县里订了好几袋呢,去晚了可就被别人抢走咯。”
“行嘞,谢谢赵哥!”两人也不客气,先把背篓放进车斗,然后手脚麻利地翻身上了车斗。
赵前进确认两人站稳后,便启动拖拉机,“突突突”地朝着县里疾驰而去。
到了县里,赵前进在物资市场大楼前将两人放下,随后便去拉水泥了。由于此次行程时间不确定,几人也没约定返程时间。
今日街上冷冷清清的,想来是受这场雨的影响。收购站里同样没有来卖货的人,何鸿运正坐在柜台前,手里拿着张报纸看得入神。
“何哥,早上好啊!”余坤安率先向何鸿运打招呼,随后又朝窗口那边的吴姐挥了挥手。
何鸿运放下报纸,笑着说道:“小余来了,这下雨天,我还想着应该没啥人会来卖货呢。”
“这不托何哥您的福嘛,昨天我叫上大哥、二哥一起进山,还真找到了天麻,今天就赶紧送过来了。”余坤安说着,将背篓从肩上卸下。
何鸿运微微皱眉,劝道:“今天你们其实可以歇歇,等雨停了再过来。新鲜天麻放在干爽阴凉的地方,能保存一个月左右呢,要是实在不放心,也可以先处理一下。”
余坤安说道:“何哥,我们不知道怎么处理新鲜天麻,怕弄坏了。”
何鸿运站起身,走到两人身边,耐心讲解:“这处理天麻其实也不难。首先得把天麻上的泥土清洗干净,清洗的时候动作要轻,不能把天麻的表皮和两端弄破皮。接着,把天麻放在蒸屉里蒸,这里要注意,大的天麻和小的蒸制时间不一样,蒸到熟透,也就是没有白心就可以了。蒸的过程中,如果有天麻气胀得厉害,就用竹签或者针刺破排气。蒸好后,可以用火炕干或者烘干,也可以煮到透心后晒干、阴干。”
余坤安听得认真,一边点头一边在心里默默记下,想着虽然处理起来有些麻烦,但万一以后遇到特殊情况,也能派上用场。
“何哥,我都记住了,太感谢您了!”余坤安由衷地感谢道。
何鸿运摆摆手,笑道:“谢啥呀,咱们这是互惠互利。我们收购站收野生天麻也有任务指标,你们送天麻过来,也是在帮我们完成任务。”虽然何鸿运这样说,但是这种公家单位不少办事人员都是公事公办,完不成指标也不影响收入的。所以何鸿运能如此为他们着想,余坤安心里还是十分感激的。
由于天麻数量有点多,何鸿运直接拿了块塑料编织布铺在地上,然后将天麻倒在上面开始分拣。他一边分拣,一边还不忘给两人讲解:“天麻的品质,首先得看外观。上端有鹦哥嘴,下面有凹肚脐,身上有环形麻点,肉质饱满的天麻,品质一般都不错。然后再按照重量分等级,一等货差不多2两以上,二等货1两2钱以上,三等货8钱以上,再小的我们目前就不收了。这分拣天麻啊,就是熟能生巧,等你们分拣多了,一眼就能看出大概等级。”
余坤安在一旁暗暗记下,想着以后分拣天麻时心里就有底了,多分拣几次自然就熟练了。
两麻袋天麻分拣完毕,已过去了近半小时。何鸿运按照分类将天麻称好重量,一边念道:“天麻一等货72.63斤,二等货45.14斤,三等货14.8斤。”等级重量,他开始拨弄着算盘计算金额,“新鲜天麻一等货8块钱一斤,二等货6块5毛钱一斤,三等货5块钱一斤,合计948块4毛5分。”
计算好金额后,何鸿运填写好收购单,交给吴姐。余坤安也顺势走到吴姐的窗口前领钱。今天这一大摞毛票,即便吴姐尽量给了大面值的纸票,依旧厚实得让人难以揣放。吴姐贴心地递过来一个牛皮纸袋,当着余坤安的面,仔细地数了两遍钱,才装进纸袋递给他。
余坤安接过这一大包钱,心里激动不已。他用蛇皮袋将钱重新包好,放进自己的背篓里,又把余坤清的背篓压在上面,如此一来,便没人能想到这里藏着这么一大笔钱了。
“小余,你姐夫给你把塑料管订好了,总共花了12块8毛钱,这是剩下的7块2毛钱和领管子的收条,你收好。管子放在施工队的仓库里,你拿着收条去领就行。施工队的办公室在南大桥那边,你一过去就能看到,到时候可以直接找你姐夫,也可以直接去仓库交条子领管子。对了,你姐夫叫王国成。”吴姐等他弄好这些,便递上钱和条子,叮嘱道。
余坤安感激地接过,说道:“吴姐,太感谢你和姐夫了,你们可真是帮了我大忙!”
吴姐摆摆手,笑道:“说啥感谢呢,上次你给我拿的竹鼠,他可喜欢吃了,你姐夫就好这一口,他还说要谢谢你呢。”
余坤安笑着回应:“那下次我们逮到竹鼠,再给姐夫送过来尝尝。”
“不用不用,这谢来谢去的,多麻烦。”吴姐爽朗地挥挥手,将余坤安“赶”走了。
余坤安正准备告辞离开,却被何鸿运叫住了:“小余,你上次说的手表票,我给你问好了,说是要20块钱一张,你还要吗?”
“要的要的,何哥,我这就把钱给你,麻烦你帮我定下来哈。”余坤安说着,从兜里掏出刚刚放好的12块8毛钱,数了12块出来,又向余坤清借了8块钱,一起递给何鸿运。
这时,余坤清也赶忙从兜里掏出20块钱,递给何鸿运,说道:“何哥,我也想要一张手表票,你要是还能买到的话,麻烦帮我也买一张哈。钱不够的话麻烦你先帮我垫上,下次我过来补给你。”
何鸿运接过钱,笑呵呵地答应道:“行嘞,包在我身上!”
两人处理完事情后便直接告辞出了收购站。天空还飘着细密的毛毛雨。余坤安独自背着背篓走在前头,余坤清跟在后面,兄弟俩一前一后朝着车站赶去。
走到车站不远处,余坤安瞧见一位老汉挑着一担橙红色的柿子。在这灰蒙蒙的雨天里,那鲜艳的柿子显得格外亮眼。他停下脚步,开口问道:“叔,这柿子怎么卖呀?”
“3毛1斤,小伙子,你要买点不?”老汉应声道。
“叔,给我来五斤,麻烦您帮我称一下。”说着,余坤安又转身向余坤清借了一块五毛钱。
待称好柿子,两人匆匆赶到车站。此时,小巴车上乘客寥寥无几。听司机说,还得等一个多小时才能发车。外面雨丝不断,两人索性不下车了,直接买了车票,在车上找位置坐下等候。
约莫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车上的座位只坐了个七七八八,但小巴车还是缓缓启动了。雨天路滑,车子开得极慢,比平时到镇上的时间晚了不少。下了车,两人加快脚步往家赶,总算在午饭前回到了家。
一进家门,余坤安把装柿子的袋子往旁边一放,便从背篓里取出用蛇皮袋包裹着的钱。那一大包钱,让在场的人都吃了一惊。他拿出本子仔细算了算,然后数出237块1毛1分钱递给余坤清。等余坤清清点好钱,他又数了9块5毛钱还回去,接着把剩下的钱连同牛皮袋一并交给了余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