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樟香书阁的邂逅

粤东的秋雨斜斜地糊在长途汽车的窗玻璃上,陈浩轩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骑楼老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帆布包底的木匣。自那晚从祠堂逃出,他已在潮汕平原辗转了三日,父亲托老船公捎来的口信仍在耳边:“去潮州找‘樟香书阁’的周先生,他见过完整的英歌阵图。“

汽车在牌坊街北口停下时,暮色正浓。青石板路上蒸腾着桂花糖的甜香,陈浩轩跟着导航钻进巷弄,忽然被一阵激烈的争吵声吸引。古旧的骑楼底层,朱漆剥落的木门上挂着“樟香书阁古籍修复“的匾额,门前围了几个戴安全帽的工人,正与一位穿素色旗袍的少女对峙。

“我们有文物局批文!“工人晃着手中的文件,“这房子地基下沉,必须马上加固!“少女抱着一摞线装书后退半步,乌发被风掀起,露出颈间挂着的银质英歌槌吊坠:“周先生重病在床,这些古籍还没做防潮处理——“

陈浩轩认出那吊坠正是老艺人临终前画过的样式。他挤开人群,忽然瞥见少女手中的账本封面,用蝇头小楷写着“海阳英歌考·光绪二十三年“。“我是来拜访周先生的!“他突然开口,“关于英歌舞的古谱......“

少女猛地转身,杏眼在暮色中亮起:“你是从麒麟镇来的?“她快步上前,压低声音,“周先生今早昏迷前说,会有个带红绸腰带的少年......“陈浩轩下意识摸向腰间,父亲的红绸腰带此刻正系在他裤腰上,穗子还沾着祠堂的香灰。

工人不耐烦地推搡:“少废话!再不让开我们撬锁了!“少女急得跺脚,陈浩轩突然想起木匣里那张画着“双龙护门“的图谱。他跨前半步,将帆布包甩到肩上,双足摆出英歌舞的“四平马“架势,右手虚握成槌:“按《潮州营建志》,这骑楼属丁巳年重修的‘双璧联辉’形制,地基承重柱在东侧第三根麻石柱下——你们挖错了方向。“

工人面面相觑,少女趁机拽住陈浩轩的手腕,穿过狭窄的天井。二楼阁楼充斥着陈年樟木香,临窗的楠木书桌上摊着半幅破损的绢画,正是英歌舞“三十六槌破阵图“的残片。“我叫林婉,周先生是我导师。“她松开手,从青瓷茶海中倒出凤凰单丛,“三天前有人来打听‘万历英歌谱’,接着就收到文物局的加固通知......“

陈浩轩的手指刚触到温热的茶杯,楼下突然传来木料断裂的巨响。林婉脸色发白:“他们拆了承重柱!“陈浩轩跟着她冲到楼梯口,只见底层天井的青砖正在下陷,露出暗褐色的泥土——那里埋着半截腐朽的英歌槌,槌头包着的铁皮上,赫然刻着与木匣相同的缠枝纹。

“别动!“林婉突然按住他的手,从旗袍口袋掏出微型摄像机,“三年前我在普宁发现,凡是有英歌古谱流传的地方,地下三尺必有‘槌魂冢’——这是老艺人们为守护秘谱设的暗阵。“她说话时,陈浩轩注意到她袖口绣着的银线,正是秘谱中“引龙式“的槌路走向。

楼下传来工人的惊叫,下陷的地面渗出暗红水渍。林婉拽着陈浩轩退到阁楼,从书堆里拖出铁皮箱:“周先生说,真正的英歌秘谱分‘显谱’和‘隐谱’,显谱记招式,隐谱藏阵图。你带来的木匣......“她忽然盯着陈浩轩的帆布包,目光灼灼。

陈浩轩本能地后退,后腰抵在堆满古籍的书架上。窗外飘来潮湿的海风,他想起父亲说过的“英歌湾诅咒“,手指在木匣扣环上犹豫三秒:“你怎么知道我有......“话未说完,阁楼木窗突然“砰“地打开,穿堂风卷得桌上残页乱飞,其中一张黄纸正巧落在林婉脚下——那是从陈浩轩包中滑出的、画着“引龙阵“完整步法的图纸。

林婉的呼吸骤然急促,银质吊坠在胸前晃动,恰好遮住图纸上“龙睛“的位置:“我在省博物馆见过类似的拓片,“她蹲下身,指尖几乎要触到图纸,“民国二十年,惠来县出土过一块英歌石碣,上面的刻纹和这个阵图......“

楼下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工人举着应急灯冲上楼梯。林婉突然将图纸塞进旗袍内袋,抓起铁皮箱:“从后窗跳!“陈浩轩这才发现,后窗正对着相邻骑楼的屋顶,青瓦上覆着湿滑的苔藓。他刚跨上窗沿,忽听林婉惊呼:“小心!“

一道黑影从斜后方扑来,陈浩轩本能地旋身,摆出秘谱中“虎跃护心“的架势。来袭者的工兵铲擦着他肩头划过,在木窗框上留下深深的凹痕。借着应急灯的冷光,陈浩轩看见对方手腕内侧纹着褪色的英歌舞脸谱——正是三天前在汽车站见过的可疑男子。

“抓住他!别让谱跑了!“楼下传来更多吆喝声。林婉突然将铁皮箱砸向追兵,拉着陈浩轩跃上屋顶:“往广济桥方向跑!那里有英歌武馆的人!“她踩着瓦当健步如飞,陈浩轩这才惊觉,她的步法竟暗合秘谱中“燕子穿帘“的轻身技巧。

两人在骑楼群间辗转腾挪,追兵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当陈浩轩跟着林婉钻进广济桥下的木雕工坊时,后颈已被瓦片划出细小的血痕。工坊里摆满未完成的英歌舞木雕,月光透过镂空花窗,在林婉脸上投下舞者持槌的剪影。

“他们是‘槌影会’的人。“林婉从旗袍里取出图纸,小心地抚平褶皱,“三年前我在饶平调查时,曾见过他们抢夺老艺人的口传谱。“她忽然抬头,眼中映着木雕舞者的金漆脸谱,“你父亲是不是麒麟镇英歌舞队的头槌手?我在《潮汕非遗名录》里查过,林勇这个名字......“

陈浩轩猛地抓住她的手腕,却发现她掌心有层薄茧——那是长期练习英歌槌才会有的磨痕。“你到底是谁?“他想起祠堂秘谱里的警告,“为什么对英歌舞的事情知道得这么清楚?“

林婉轻轻挣开,从铁皮箱里取出泛黄的笔记本,翻到夹着银杏叶的那页:“这是我爷爷的笔记。“纸上画着与陈浩轩木匣底相同的“万历三十七年“字样,旁边贴着张旧照片:年轻的头槌手们站在英歌湾畔,腰间系着与陈浩轩相同的红绸腰带。

“一九六二年,我爷爷和你大伯是同一个英歌舞队的。“林婉的声音突然低沉,“他们当年就是为了复原‘引龙阵’才......“她没有说下去,只是指着照片上站在最右侧的青年,“他叫林震岳,是你爷爷的弟弟,我的祖父。“

陈浩轩感觉太阳穴突突直跳,终于明白为何初见时便觉得林婉亲切——她眉梢的弧度,竟与族谱里记载的姑婆画像一模一样。照片上青年们手中的英歌槌,每把槌头都刻着不同的星宿纹,而陈浩轩木匣上的缠枝纹,正是北斗七星的变体。

“周先生说,显谱重招式,隐谱藏阵图,而真正的传承密码,藏在英歌舞的‘槌魂’里。“林婉合上笔记本,窗外传来广济桥的晨钟,“那些追兵想要的,不仅是纸上的图谱,更是几百年来舞者用鲜血凝成的英歌魂。“

她忽然站起身,从脖子上摘下银质吊坠,放在陈浩轩掌心:“这是我爷爷留下的,他说当英歌槌再次响起时,真正的传承人会带着‘龙鳞’出现。“陈浩轩低头看去,吊坠背面刻着极小的字:“槌随魂动,谱自心生“——正是木匣底款识的后半句。

工坊外传来三轮车的叮当声,林婉掀开窗帘角:“天亮了,我们得去潮安找一位盲眼的英歌乐师,他或许知道‘隐谱’的下落。“她转身时,旗袍开衩露出小腿上的旧疤,形状竟与英歌槌的打击轨迹别无二致。

陈浩轩摸着掌心的吊坠,忽然想起祠堂秘谱最后一页的舞者,腰间系着的正是这样的银饰。他将木匣与吊坠并置,发现两者的缠枝纹在晨光中拼成完整的北斗图案——原来父亲和林婉的祖辈,曾共同守护着同一个英歌秘密。

“他们为什么要阻止我们?“陈浩轩忽然问,“英歌舞不是祈福的舞蹈吗?“林婉望向窗外渐渐苏醒的古城,晨雾中传来若有若无的鼓点:“因为真正的英歌舞,从来都是祭典与战阵的结合。当‘引龙阵’重现,英歌湾的潮水会记得,那些用槌头刻在沙滩上的,不只是舞步,还有先人抵御海盗的血与火。“

她收拾好铁皮箱,将图纸重新塞进陈浩轩手中:“现在你有两个选择:带着秘谱回麒麟镇,继续过父亲希望的安稳日子;或者跟我去潮安,解开‘槌魂冢’的秘密——“她顿了顿,目光落在陈浩轩腰间的红绸腰带上,“但你应该知道,自从你打开木匣的那一刻,英歌舞的魂,就已经缠上了你的槌。“

晨钟再次敲响,陈浩轩望着手中的吊坠和木匣,忽然想起祠堂夜影里父亲颤抖的双手。他想起老艺人临终前的叮嘱,想起英歌湾磷火闪烁的传说,更想起自己在月光下挥槌时,那种与血脉共鸣的震颤。

“我跟你去。“他将吊坠系回林婉颈间,帆布包带在肩上勒出坚定的弧度,“但我要先弄清楚,爷爷和大伯用生命守护的,到底是诅咒,还是荣耀。“

林婉嘴角扬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转身走向晨光中的牌坊街。陈浩轩注意到,她行走时的步幅,恰好是英歌舞“七星步“的间距。当两人的身影消失在骑楼转角时,墙根阴影里,那个纹着英歌舞脸谱的男子正对着耳麦低语:“目标上钩了,他们要去潮安找‘老聋子’......“

广济桥下的韩江水滔滔东去,载着千年的英歌魂,流向海平线彼端。陈浩轩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更凶险的槌影追猎,还是百年秘谱的真正面纱。但此刻,他掌心的木匣不再冰冷,仿佛有古老的鼓点,正从匣底的刻纹里,渐渐漫上他的指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