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寒假第三周的清晨,他们一起约到育华中学初三(5)班的教室里复习,寒意丝丝缕缕地弥漫着,老旧的暖气管道时不时发出“咣当”一声闷响,像是在抱怨着什么。班长林小婉身姿挺拔地站在讲台前,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轻快地跳跃,敲出富有节奏的声响:“同学们,数学压轴题的解题思路分三步,首先要精准地画出辅助线。陈雨欣!你可别把瓜子壳磕到林修的琴谱上了!”她眉头轻皱,声音里带着几分嗔怪。
“好嘞,班长!我知道啦!”陈雨欣调皮地吐了吐舌头,像只敏捷的小松鼠,迅速把瓜子袋往沈浩南的课桌下塞去。可她这一着急,不小心碰倒了沈浩南放在桌角的速写本。刹那间,画纸如雪花般纷纷扬扬散落一地,每一张纸上,都精心描绘着刘雪的模样。有的画面里,刘雪正专注地调试琴弦,护腕上绣着的篮球小人,仿佛正对着古琴的泛音位跃跃欲试;有的则是刘雪啃着蜂蜜薯片的可爱模样,那浓密的睫毛投下蝶翼般的淡淡阴影,惹人注目。
“沈浩南,你这次可悬了,”林小婉憋着笑,蹲下身子捡起那些画纸,调侃道,“教导主任要是瞧见你把复习资料都变成了恋爱手账,那可不得了。”话还没说完,教室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刘雪抱着那本《松风阁琴谱》走了进来,她墨绿色的围巾上还沾着星星点点的雪粒,宛如一幅冬日美景图。“我带了暖手宝,谁需要呀?”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带着丝丝暖意。
林修站起身,伸手接过暖手宝,那一瞬间,镜片上迅速蒙上一层薄薄的白雾。他推了推眼镜,语气中透着一丝惊喜:“刘雪,你这本琴谱里泛音段的标注,竟和我祖父的《梅庵琴谱》第三页一模一样。”说着,他翻开自己的笔记本,里面夹着半张浮玉山的地图,仔细一看,观景点处还特别标注着“沈浩南速写区”和“刘雪练琴台”,字迹工整而用心。
教室后排,陈雨欣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突然高声惊呼:“哇!沈浩南,你绣的茉莉开花啦!”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沈浩南护腕边缘那白色小花刺绣旁,不知何时多了一滴用金粉精心点染的露珠,在教室里昏黄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和刘雪上次抓到的布偶琴尾装饰简直如出一辙。刘雪听闻,耳尖瞬间微微泛红,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昨天在便利店时,沈浩南对她说的那句话:“给你的护腕加点浮玉初雪。”
“大家都别闹了,”林小婉拍了拍讲台,试图让教室里的气氛安静下来,她的发梢上还挂着刚才打雪仗时沾上的冰晶,在灯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下午我们重点复习物理浮力公式,我和陈雨欣一组,沈浩南和刘雪一组……”
“这不公平!”陈雨欣一下子从座位上蹦起来,怀里还抱着篮球,她身上的球衣上印着沈浩南画的古琴纹,十分显眼。“我要和林修一组,他能用琴徽的位置讲解三角函数呢,可有意思了!”她的话还在教室里回荡,手中的篮球却突然不受控制地飞了出去,“砰”的一声,重重砸中了沈浩南放在桌上的保温杯。保温杯里的热水瞬间溅了出来,洒在沈浩南刚画好的浮玉山雪景画上,奇妙的是,热水晕开的痕迹,恰好勾勒出“陈刘琴约”的碑刻轮廓,仿佛是一种神秘的呼应。
刘雪见状,赶忙走上前递过纸巾,不经意间,她的指尖轻轻划过沈浩南速写本里的新一页。那一页上,画着两个小人正坐在教室暖气片旁认真复习,男生护腕上的茉莉沾着晶莹的水珠,女生的琴谱里则夹着一片金黄的银杏书签,画面温馨而美好。“其实啊,浮力公式就跟古琴泛音一样,”刘雪抬起头,指着自己护腕上的篮球小人,认真地说,“关键在于找准位置,一旦找准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午休时分,教室里弥漫着一股慵懒的气息。林小婉从帆布包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保温桶,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妈熬了银耳莲子羹,给大家补补脑子。沈浩南,你可千万别把速写本泡进去了啊!”随着保温桶盖子的打开,热气腾腾的甜香瞬间弥漫开来,充斥着整个教室。就在这时,陈雨欣像个兴奋的小喇叭,突然高高举起手机:“快来看呀!我拍到沈阿姨和刘阿姨在浮玉山的新合照啦!”众人纷纷围拢过去,只见手机屏幕上,两位母亲并肩站在“陈刘琴约”碑前,她们腕间护腕上的茉莉与篮球图案相互交叠,宛如一幅和谐的画卷,和沈浩南画稿里的场景惊人地相似。
林修站在一旁,推了推眼镜,神色略显神秘。他忽然从琴谱里抽出一张泛黄的字条,缓缓说道:“我祖父曾说,当年两派合制玉佩时,特意在十三徽处刻下了两家孩子的小名。”他的目光缓缓转向沈浩南和刘雪,眼神中带着一丝深意,“你们的护腕刺绣,实际上就是玉佩刻痕的缩小版。”这话一出,教室里顿时陷入短暂的沉默,仿佛时间都为这个秘密而静止了片刻。
暖气管道又一次发出“咣当”的声响,打破了这份宁静。沈浩南凝视着刘雪腕间轻轻晃动的篮球小人,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昨天在便利店的场景:刘雪小心翼翼地把他送的布偶放进琴盒,布偶琴尾的“梅庵”徽记,正好对着她吊坠上的“诸城”雕花,画面温馨而又充满寓意。“刘雪,”他微微凑近,小声说道,“等复习结束了,我们去浮玉山补测浮力公式吧,就用你的古琴当浮板,说不定能有新的发现。”
刘雪低头看着护腕上被沈浩南刚才擦桌子时不小心溅上的水珠,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轻笑出声:“好呀,但你得教我用篮球抛物线来算泛音波长,就像你在抓娃娃机前那样,用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她的眼神明亮而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在浮玉山上有趣的实验场景。
教室外,雪又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大片大片的雪花如同鹅毛般飘落。陈雨欣和林小婉追逐打闹的欢笑声,透过窗户传了进来,为这个寒冷的冬日增添了几分活力。沈浩南翻开新的速写页,笔尖即将落下的那一刻,暖气片散发的暖光正好温柔地映在刘雪的侧脸上,她的护腕与手中的琴谱影子相互交叠,奇妙地形成了一个模糊的古琴轮廓。沈浩南忽然觉得,这个寒假的复习时光,就像是一首尚未完成的优美协奏曲。暖气片的“咣当”声、陈雨欣嗑瓜子的声音、还有刘雪讲解浮力公式时那微微颤动的睫毛,都成了这首乐曲中跳跃的音符,而那些藏在护腕刺绣里的秘密,也终将会在未来某个雪后初晴的日子里,奏响最为清亮动人的泛音。
就在这时,教室后排突然传来林修无奈的叹息声:“陈雨欣,你可千万别把银耳羹浇在我的琴谱上啊!这可是 1949年的孤本,珍贵着呢!”可他的话还没说完,陈雨欣不小心扔进来的雪球就从窗口飞了进来,不偏不倚,正好砸中沈浩南速写本上尚未干透的墨迹。在“陈刘”二字旁边,晕开了一片洁白,恰似浮玉山被初雪覆盖的碑刻,一切仿佛都是命运精心安排的巧合,为这个充满故事的寒假教室,又增添了一抹神秘而美好的色彩。
这个充满欢笑与温暖的寒假教室,暖气管道依旧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发出低沉的声响。在悄无声息间,慢慢融化进少年们美好的青春岁月里,静静地等待着在下一个阳光明媚的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