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与思想语境中的宋代《尚书》学
- 刘力耘
- 480字
- 2025-04-27 18:00:13
第一节 范纯仁《尚书解》
范纯仁(1027—1101),字尧夫,范仲淹之子,治平四年(1067)宋神宗即位后同知谏院;熙宁二年(1069)八月,因反对新法、攻击王安石等罢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14]《尚书解》是范纯仁在此期间创作、进献神宗的《尚书》选释本,是今天能够见到的、宋代第一部具备一定规模和系统性的《尚书》学著作,也是宋代第一部直接面向皇帝、旨在切实影响政治走向的《尚书》学著作。《尚书解》进呈神宗后被编入范纯仁的文集中,但未见于宋代的目录著作,至朱彝尊《经义考》始列入《书》类。[15]以往学界对其关注很少,研究并不充分。[16]
抽离地看,《尚书解》只是陈述常见的君主修身、治国原则,并无新意。但若将其还置于历史语境——范纯仁的政见表达、神宗朝初年的政治情势和士大夫的舆论环境中解读,文字背后鲜明而具体的对话对象和行动指向便会浮现出来。本节从文本分析入手,揭示《尚书解》选择(或有意忽略)经文内容、解释经文方式等背后的现实成因和指向。历史地解读《尚书解》,不仅有助于全面把握范纯仁的政治思想[17],管窥反变法者对熙宁新政的学理批评;还能生动地说明创作、进呈《尚书》学著作,即是士大夫的日常政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