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我与杨太辛教授相识多年,曾共事于同一教研室。他为人谦和、学识渊博,深得晚辈敬仰;他笃学不倦、治学严谨,堪为晚辈们的榜样。他爱才惜才,关心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常能吸引大家围在一起进行热烈而轻松的学术交流和讨论。他上课时激情澎湃,常博得阵阵掌声,而自己却沉浸于讲课内容之中,一身粉笔灰也全然不知。如此场景,现在想来,记忆犹新。
杨太辛教授是我校公认的高水平学者,在学术生涯中有比较丰富的著述。他在中国古典思想文化研究领域,特别是对儒家学说中荀子的研究在学界享有美誉,对浙东学派的研究也有深刻独到见地。他的研究还涉及传统人才培养思想、传统治国思想、传统廉政思想等领域,对这些方面传统思想的传承和正本清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学术研究的宝贵财富。
杨太辛教授长期专注于荀子研究,对荀子的政治学说、学术批评、人文精神、天人观、学术旨归等作了深入的考证和精辟的阐述。他认为,荀子的思想全貌是隆礼、本仁、立中,其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仁礼立中,其学术旨归是体常尽变。荀子的礼学,超越了旧传统,突出了礼的作用,丰富了礼的内涵,完成了礼义之统。荀子阐发五经要旨、评析五经得失,并开原道、征圣、宗经的先声,奠定了后世经学的基础;荀子对先秦诸子的批评,伸张了儒术,对儒家各派的批评,促进了儒学的发展。荀子是先秦诸子政治学说的集大成者,杨太辛教授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快速崛起。随之对浙江现象背后的文化、精神因素探究也逐步展开。如同性格之于人生,地方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致力于儒家荀子学说研究的杨太辛教授,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浙东学术文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他在《浙东学术的源流》一文中,提出了浙东学术“具有上接荀子之绪,次融胡、程、朱、陆之学,下开近代经世致用和文章事功之学的特色”。随后多年,他对浙东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黄宗羲、章学成、全祖望、吕祖谦、陈亮等人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分别进行了研究总结。即使退休之后,他对浙东学术研究仍然兴致不辍。2005年发表的《浙东学术精神的传递途径和传承机制》一文中,他对浙东学术精神的传递途径和传承机制作了很好的概括,即“讲习:师友讲贯,口耳相传;交往:寻师问友,交相滋益;立言:勤于著述,勇于立说;致用:变革图强,化民成俗”。这对于研究浙东学派有正本清源的作用,为推动浙东学派研究走向深入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对当时提炼“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有很好的阐释作用。可以说,杨太辛教授是1990年代以来掀起的浙东文化研究的引领者之一,对于传承历史、探究浙江精神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值此党校学者文集结集出版之际,学校对他的研究成果充满敬意,于是整理了杨太辛教授毕生的代表性著述,集成《杨太辛文集》,这是对杨太辛教授最好的纪念。
陈立旭
2020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