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什么是抵达
- 一个人的风:《健民短语》增订版
- 杨健民
- 727字
- 2025-04-17 14:22:15
2013.12.08
我一直认为“抵达”是一个艰难的词语。人生总像一座迷宫,有时候绕来绕去就是找不到出口。即便你来到一片光亮之地,却发现那完全不是你想抵达的地方。格非的小说《隐身衣》描写一位玩电子管音响的家伙,觉得社会上没有人意识到他的存在,他只好过着自得其乐的隐身人生活,结果为情所迫,不明就里地和一个被利刃毁容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小说结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事若求全何所乐?”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精神黑洞似乎在诱惑我们走进去,去寻找那一个抵达。然而,我们身处的世界永远是个深不可测的谜底,抵达终究是艰难的。记得徐星有本小说叫《剩下的都属于你》,我对这个书名一直产生一种莫名的好奇。事物的确是不能求全的,该抵达的抵达了,没有抵达的就是剩下的。那么,剩下的又都是些什么呢?我们内心的冲突,往往是抵达和未能抵达的冲突。我们向往抵达的目标究竟在哪里呢?也许就在我们脚下的每一个缝隙里;也许就在人的生前和身后,在心灵的皱褶里,在面容的镂痕里。
人的一生其实只有两样东西:一是“无”,一是“有”。因为“无”,人才会去追求;因为“有”,人才懂得舍弃。人生的烦恼不外乎“求不得”与“舍不得”,穷人与富人,一是“求不得”,一是“舍不得”,所以都脱不出“烦恼”二字。人总是笑自己“觉悟”得太迟,一旦觉悟了,就如普陀山法雨寺那副对联所写的那样:“有感即应,如一月丽天,影现众水;无机不被,尤万卉敷荣,化育长春。”有位作家在游览了普陀山之后,悟出了三个字:“茶会凉”。“茶会凉”三个字,实际上就是我们已经或者正在承担的人生自觉,它携带着一种翻越的甘苦。所以,我们只能告诉自己,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可以被我们审视,即使有些目标不能够抵达,但存在的这一切一定是合理的,因为走过来走过去,剩下的都属于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