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统二年夏天,湖北荆州下的徐宁镇里,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孩在漫无目的地流浪。元灭南宋以后,汉人的地位低下,《元典章》记载:“诸蒙古与汉人争斗,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元人可以对汉人随意打杀,但只会受到几下杖型或出兵役的惩罚。对此,汉人百姓苦不堪言,只能奔走逃命,许多汉人要么举家逃入山林,要么远离大城市,过程中更是有许多人病死,饿死。
宋安羽随着南下逃难的人流来到这个镇上几天了,但是对这个世界还是恍若梦中的感觉。
他原本生活在21世界,有一份足够温饱的工作,三十岁那年,父母因为他迟迟不谈恋爱,不成家,一气之下给他安排了相亲。在平均一星期相亲三四次的频率之下,宋安羽终于妥协,和一个长相身材都合眼缘的女生成为了男女朋友,打算一年以后,就结婚生娃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但没有想到,一天早晨,宋安羽起床时迷迷糊糊,不小心磕到脑袋,短暂地晕了一下,一睁眼居然就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
他醒来时躺在干草堆上,一个大娘看到他醒来时显得很意外,但又松了口气。
也许是没想到他还能醒过来吧。宋安羽心想。他花了两天时间弄清了自己的情况:这具身体的原主是和父母从山东奉符逃难到这里的,父亲是个文人,母亲是大家闺秀,两个人承受不了路上的辛苦,已经去世。而原主因为淋雨发高热也已经离去,让自己这个21世界的灵魂占据了这具身体。
宋安羽醒来以后,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继续跟着大队伍南下,毕竟自己现在只是6岁的孩子,要是落单,不是被野兽吃掉就是被强盗杀了。一路上队伍里也有人跟不上逐渐落单,还有一个人伤口感染一直没好,发高烧去世了。宋安羽看着队伍里的人木然地给去世的人挖坑埋土,他没办法说清楚自己现在的心情,只知道这个世界活下去很艰难,人命如草芥。
他们辗转了大半个月,一群人才终于到了徐宁镇。徐宁镇是湖北荆州下的一个小镇,镇上人不多,但面上没有他们这些逃难人带有的惊惶。宋安羽透过镇上居民看向他们的眼神,知道他们在可怜自己,但他们也无奈。毕竟他们连养自己的孩子都很艰难了,哪里还有余力去收养孤儿呢?“能够给自己点吃的就不错了”,宋安羽木然地看着手上的路边一大姐给的芋头,在喃喃自语。
今天是他在这个镇上流浪的第三天了,第一天宋安羽吃了块饼,是一家酒楼的店小二看他可怜给的,第二天他没吃什么东西,喝了点雨水,而现在这个芋头估计就是他第三天的全部食物了。
队伍里的人要么有亲戚投奔,要么是强壮劳动力的已经做好安家的准备,就只剩宋安羽这个孤儿,没有人可以依靠。一开始宋安羽是想投靠路上曾经照顾他的大娘的,但是她得了疟疾也死了。在这个动荡不安,医疗水平低下的时代,有许许多多的人像是秋天的枯草一样,一茬一茬地死去,无声无息。
宋安羽没办法,只能寻找其他活着的机会。饿肚子太难受了,他要吃饭,他不想死!
他晃荡到一家小客栈门前,想了想,进门问掌柜:“需不需要帮工,只用管饭就行?”他还是有些饿,没什么力气大声说话。
掌柜看着面前的孩子,眼睛大大的,很亮,但是他实在是太小了,饿得脸颊都凹下去了,做不了什么活。但是也知道这样的孩子如果没有大人庇护,过不了几天就会死在哪个角落里。掌柜动了恻隐之心说道:“那你来做事吧,管饭管住,但没有月钱”。
宋安羽很高兴。至少今天不会饿死了,他心想。
至此,宋安羽变成了徐宁镇云辉客栈的小帮工。夜里,宋安羽躺在简陋的床上,摸着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第一次吃饱的肚子,在心里发誓:要活下去!要吃饱饭!
白天宋安羽在客栈里帮忙扫地擦桌,给各种住客栈的客人传话送东西,晚上在掌柜安排的小房间里看星星出神。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难道是老天看自己生活得太好了,所以把自己送来这里,让自己远离家人吃不饱穿不暖。他也想过要不要抹脖子自杀,但太痛下不了手,其他的方法他也不敢。虽然他在现代也在网上口嗨实在不行就去死,但现实中谁能做到这一步呢?
这样的夜晚,这样的心情,最适合喝点小酒。但是没有酒,连茶也没有,因为酒和茶叶都需要买,而他自己身无分文。“那就喝水吧”,宋安羽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拿起茶壶倒了杯白水喝了起来。
“这水真苦”,宋安羽自嘲道。
这一日,宋安羽照常起了个大早,在客栈大堂擦擦洗洗。他正端着盆水往后堂走时,两个大汉走了进来,一边把自己的刀拍到桌上一边大声问:“小孩儿,有没有吃的,给我们两兄弟端上来!”
“有的有的,今天有肉丝面,给两位大爷来2碗?”宋安羽忙回道。
“行行行,快点上。我们两赶路过来,快要饿死了!”两个客人催促道。
宋安羽一听,赶忙走到厨房,跟厨房刘师傅说煮两碗肉丝面。厨房是有师傅的,毕竟在宋安羽来客栈之前,掌柜不可能在厨房炒菜做饭。宋安羽来之后,他倒是嘴甜,捧得刘师傅笑哈哈,平日里刘师傅也不会为难他。
面很快做好,海碗装着面,还是两碗,加起来不轻。宋安羽人小,他只能小心翼翼地端着。
那两个客人很快接过面,大口大口地吃着。一边吃一边还在谈论什么。
宋安羽在一旁擦桌子,一边听。
那个子高些的说:“二弟,我们快吃,吃完赶紧前往武当山。”
另一个长了络腮胡的汉子回:“好,都听大哥的。大哥,话说如果这次你与武当弟子比武如果胜了,那你一定会在江湖上名扬四海。”
高个子汉子回道:“武当张三丰武功高强,他教出的徒弟一定不是泛泛之辈。我能胜了最好,即使打不过,也必能有所领悟。”
宋安羽惊讶,张三丰?他想起来了,历史上的张三丰是元明之际的传奇人物,相传他武功极高,中年在武当山定居时,结合道学和武当精髓,大有感悟,创立了武当派。某位著名武侠作者根据历史资料,结合传说传记,写下了著名的武侠小说。该小说里面的武当派是江湖正派,弟子武功高强,常常锄强扶弱,武当山范围的普通百姓得到他们的庇佑,生活比较安宁。
但是这个世界的武当派是历史上的还是小说里的?这两个汉子说武当的张三丰武功高强?那我能不能拜入武当门下学武?作为炎黄子孙,谁没想过能够掌握一身武功,飞檐走壁?掌握了武功,原主的父母就不用害怕肆虐的元兵而南下逃难,也不会死在路上!
“我要学武,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宋安羽下定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