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星砚回到四海客栈,将自己放倒在床上,只觉浑身的力气被抽走。她双眉紧蹙,脑海里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进入弘文馆?
若是能每日聆听馆内饱学之士与达官贵人的辩论,汲取其中的智慧,又能了解朝堂局势,对自己而言,将是不可多得的机遇。许久,她深吸一口气,平复思绪,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终于计上心来。
第二日中午,烈日高悬,盛夏的炽热将整座京城炙烤得发烫。一众学子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度过了一上午,关于学问的见解、政治的主张,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直至正午,这场唇枪舌剑才暂时落下帷幕。众人经过一上午的切磋,早已口干舌燥,再加上暑气侵袭,个个神色烦躁。
就在这时,一缕清凉悠然飘进大厅。那香气清甜而不腻人,淡雅且安神,好似夏日深山里的潺潺溪流,又如同拂面而来的徐徐清风。原本烦躁的心瞬间被安抚,众人沉浸其中,不自觉地闭上双眼,尽情享受这份惬意。
片刻过后,众人回过神来,开始四处探寻这股奇香的来源。只见褚星砚身着一袭冰蓝色衣衫,衣角绣着精致的云纹,随着她的步伐轻轻飘动,仿佛流淌的湖水。
她发间扎着同色的发带,几缕碎发垂落在白皙的脸颊旁,更衬得眉眼如画。此刻,她手提一只玉炉,炉中轻烟袅袅升腾,那令人陶醉的香气,正是从这里散发出来。
众人的目光被她吸引,一时间,弘文馆大厅里安静极了,只有玉炉中香料燃烧时发出的细微“滋滋”声。
阳光透过弘文馆雕花窗棂,在青砖地面上洒下斑驳光影。这时,一位身着月白长衫的俊秀青年,目光越过众人,径直落在褚星砚身上,语气里带着几分好奇,略显失礼地开口问道:“哎,这位兄台看着眼生,想来是第一次来弘文馆吧?”
褚星砚闻言,心下微微一紧,面上却不露声色,双手抱拳,微微欠身回应:“兄台所言正是。我向来倾慕各位学士的高论,对大家剖析朝政的独到见解更是向往已久,此次慕名前来,只为聆听诸位智慧之音。”
话音刚落,人群中又传来一个年轻爽朗的声音:“兄台生得这般俊秀,不知是哪里人士?”褚星砚心头一怔,这才意识到自己男扮女装的事,一时间竟没留意问话之人是谁。没等自己开口自报家门,倒是被人抢先一步开口了。
这时,一位身着深灰色锦袍的学子稳步上前,他面容沉稳,目光如炬,审视着褚星砚手中的香炉,开口说道:“兄台这香,奇妙得很!
初闻,馥郁醇厚,恰似百花绽放,万香汇聚;再嗅,其间裹挟着一缕清新,仿若初春嫩绿新芽散发的生机,带着蓬勃朝气;
细品,又透着盛夏繁花的明艳芬芳,热烈且馥郁;可回味时,却如秋日清风,带来丝丝清爽,甚至隐隐有冬日雪后静谧的气息。这香,不仅能让人闻后心神安宁,还能让头脑瞬间清醒,对启迪智慧大有益处。不知是什么香?!”
褚星砚微微欠身,谦逊回应:“兄台好敏锐的嗅觉!此香名为‘醉芳菲’,是我在游历过程中偶然所得的配方。采用春日新绽的花蕊、夏日盛开的繁花、秋日经霜的木叶,以及冬日傲雪的枝干,经多道工序精心炮制,再以独特手法调配而成。希望能为大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众位学子此刻都完全沉浸在这清凉馥郁的熏香中,暂且忘记了炎炎夏日的燥热难耐。纷纷赞不绝口地说:“极妙!极妙!”
她定了定神,不慌不忙地微微点头施礼,言辞谦逊:“在下不过一介游士,平日里四处游历。路过长安时,被这都城的繁华所吸引。今日有幸听闻诸位高谈阔论,实乃三生有幸。眼下,我瞧大家都口渴难耐,我还特意煮了些茶,还望能为诸位稍解这烦闷暑气。”
说罢,褚星砚走向一旁,试图提起煮好的两大壶茶。可茶壶沉甸甸的,她费了好大劲才勉强挪动。见状,立刻有几位热心的学子上前帮忙,将茶壶稳稳提进厅内。
当壶盖掀开,茶水倾出的瞬间,澄澈嫩绿的茶汤映入众人眼帘,恰似春日里冰雪初融时,山林间悄然冒出的那抹新绿,清新淡雅,满是生机。
热气裹挟着茶香袅袅升腾,众人迫不及待端起茶杯轻抿一口。茶汤入口,先是感受到绸缎般的丝滑,紧接着,一股清凉之意如同荷叶上滚动的玉露,又似暖阳照耀下的冰山雪水,瞬间在舌尖散开,顺着喉咙滑下,直沁心脾。
在这炽热的盛夏,这一口茶下肚,周身暑气仿佛被一扫而空,令人通体舒畅。大厅里一时安静下来,唯有众人品茶时满足的轻叹和杯盏碰撞的轻响。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褚星砚身上,眼中多了几分探究与欣赏。
就在众人沉醉于茶汤带来的清凉惬意时,一位身着靛蓝儒袍的学子,眼中满是好奇,忍不住开口问道:“这茶入口冰凉,滋味甘甜爽滑,实在是难得一见。兄台,你从何处寻得这般好茶,又是什么茶?”
褚星砚嘴角上扬,谦逊一笑,仪态大方地回应:“此茶名为蕊珍茶。其原料采自多种对身体有益的花蕊,再以雪山之巅冰水烹制而成。在这炎炎盛夏,饮用此茶,最能驱散暑气。”
众人听闻,不禁面面相觑,旋即纷纷发出由衷赞叹。“怪不得这茶如此奇妙,原料和制作这般讲究,当真是世间少有!”一名年轻学子感慨道,眼中满是惊叹。
茶香在弘文馆大厅内悠悠飘荡,如丝如缕,久久不散。与玉炉中散发的袅袅清香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
一位年长的学子轻捻胡须,缓缓说道:“这茶香悠远绵长,配合兄台玉炉中的清香,不仅让人有飘飘欲仙之感,更能忘却烦恼、开窍醒神,实乃一大享受!”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望向褚星砚的眼神中,除了欣赏,更多了几分钦佩。此时的弘文馆内,茶香、炉香交织弥漫,驱散了夏日的燥热,也让众人沉浸在这场难得的雅趣之中。
褚星砚留意到众人对香炉里飘散的袅袅青烟,以及手中这盏清凉茶汤喜爱有加,嘴角不自觉扬起笑意,随后大方地开口和大家聊起天儿来:“诸位兄台,在下籍贯蜀中。虽自幼读书,却未能在学业上取得显著成就,生性喜好闲散自在,便常年游历四方。
近日抵达长安,这座都城的繁华昌盛、热闹非凡,深深吸引了我。这些日子,我有幸听闻馆内诸位高士、学士畅谈经史子集、家国大事,其渊博学识与独到见解,令我由衷钦佩。”
她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我了解到,弘文馆由天皇天后为太子殿下特意设立,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只要有志于此,皆可入内学习,与各方才俊交流切磋。
如此盛举,实乃天下学子之幸事。倘若大家不嫌弃,往后我愿常来,为诸位准备醒脑提神的熏香,还有这解暑消渴的冰茶,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话音刚落,大厅内瞬间响起此起彼伏的赞同声。“兄台此举,正合我意!”“有了兄台助力,往后在弘文馆学习,定能事半功倍!”众人纷纷向褚星砚投去感激与期待的目光,原本燥热沉闷的大厅,因这番提议变得热烈起来。
听到众人的夸赞与认可,褚星砚眼眸亮如星辰,笑意愈发明显,双手抱拳,向四周学子行了一圈礼,声音清朗:“承蒙诸位抬爱,既然大家如此喜欢这香与茶,往后我便留在弘文馆,当个焚香煮茶的茶倌!若能为各位求学切磋略尽绵力,也算不虚此行。”
众人听闻,脸上都绽放出热忱的笑容,大厅里瞬间掌声雷动。
有人兴奋高呼:“说了这么多,还未请教兄台尊姓大名?
褚星砚明眸灵动一转,转身对着众位学子躬身施礼说:“免贵姓萧,单名毓。小子青鸢,大伙儿叫我青鸢即可。”
“往后在弘文馆的日子,必定充满雅趣!”还有人笑着附和:“没错!往后不仅能聆听高论,还能享受萧兄准备的香茶,实乃一大幸事。”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众人纷纷围到褚星砚身旁,与她热情交谈,仿佛早已是相识许久的好友。至此,弘文馆又多了一份独特的活力与温情,一场场精彩的思想碰撞,也即将在茶香与芬芳中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