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筝演奏中触弦点与音色的关系

古筝的音色丰富多样,弹奏出的音色与弹琴时的触弦点息息相关。了解这一点,可以使我们在演奏乐曲时合理、有层次地对音色进行细致的控制。学习初期可大致用内(左)、外(右)来分辨弹奏触弦点。随着琴码的走向,触弦点的位置也是会灵活移动的。通常向低音区弹奏时,触弦点向内移动;向高音区弹奏时,触弦点向外移动。

当乐曲需要明净、略亮薄的音色时,我们可在“外”(距离前岳山3厘米)处弹奏。如需要圆润、柔和、略坚厚的音色时,我们可在“内”(距离前岳山5厘米)处弹奏。如需空旷、缥缈、悠远的音色时,可以在琴码与弦的中间段弹奏。

触弦点的深浅同样对音色有着重要的影响,基本的触弦点是假指甲尖端至胶布的1/3~1/2处,这样弹奏出的音色饱满、坚实、有颗粒性。如弹奏低音区需要厚重、有共鸣的音色时,则需假指甲触弦点略微深一点,使假指甲与琴弦的接触面积增加,使之更好用力。

除此之外,触弦发力的快慢和力度大小也是发出不同音色的关键。这需要同学们根据乐曲的特点,合理安排运用,加强练习,并在演奏中灵活、恰当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