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可爱的师妹

狄云一眼看去,顿知戚长发的实力,也就是笑傲江湖里寻常门派长辈的水平,比如金眼乌鸦鲁连荣之类,剑法一味追求狠辣,实际上使力过猛,能发不能收,破绽一大堆。

尽管心里这么想,狄云依旧装着十分佩服的样子,跟着戚芳一起拍起手来。

戚长发被两人的赞美弄得心情不错,他将木剑还给戚芳,说道:“你两个再练一遍。阿芳别闹着玩,刚才师哥若不是让你,你小命儿还在么?”

戚芳点点头,不敢再胡闹。

就这样,两人又开始拆解躺尸剑法来。

狄云一边拆解一边也顺便研究一下这个所谓的“躺尸剑法”。

所谓的躺尸剑法,其实是唐诗剑法。

戚长发故意装着大字不识的粗汉,把好端端的一招一句唐诗的剑法改得乱七八糟。

这两招‘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是说一只孤孤单单的鸿鸟,从海上飞来,见到陆地上的小小池沼,并不栖息。这两句诗是唐朝的宰相张九龄做的,他比拟自己身份清高,不喜跟人争权夺利。将之化成剑法,顾盼之际要有一股飘逸自豪的气息。他所谓‘不敢顾’,是‘不屑瞧它一眼’的意思。

而戚长发却教狄云和戚芳读作甚么‘哥翁喊上来,是横不敢过’,结果前一句变成大声疾呼,后一句成为畏首畏尾。剑法的原意是荡然无存了。

“忽听喷惊风,连山石布逃”,其实是“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落泥招大姐,马命风小小”,乃是“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戚长发号称铁锁横江,心思深重缜密,经常像铁锁一样,横在江面上,让对方前进也不是后退也不行,所以才得了这么一个外号。

他装着粗鲁愚笨,甚至教自己女儿和唯一徒弟都是乱教一通,剑法里留了一大堆破绽。这样一来,就算弟子反目成仇,也可以立即制住对方。

更让狄云哭笑不得的是,戚长发自己被师父铁骨墨萼梅念笙传授的剑法一样是有着不少破绽,显然这是师祖梅念笙故意为之。一代糊弄一代,到了狄云手里,这么一套本来还不错的唐诗剑法就变得乱七八糟了。

不过,还有一件事让狄云有些迷糊。

按照新修版,《连城诀》的年代是清朝康熙年间。

当时有一位身具高强武功的高僧驻锡荆州天宁寺,无意中发现了宝藏,他将此讯息写成书信,托人送交给当时天地会广东红旗香主吴六奇,请他去发掘出来,作天地会反清复明之用。

因怕泄漏机密,他将宝藏所在处用密码(剑诀)注入一本当时流传的《唐诗选辑》之中,送交吴六奇。吴六奇是他师兄的弟子,同门相传,和那高僧都会「唐诗剑法」,知道剑法的次序。不幸密码送到时,吴六奇遭难,为人所害,这剑诀密码便流落在外。

送信人辗转将讯息传了出来,讯息若不与《唐诗选辑》连在一起,凑不成一块;得讯之人如不会「唐诗剑法」,虽知剑诀,但不知剑招次序,宝藏也就难以找到。梅念笙是那高僧与吴六奇的同派门人,会使「唐诗剑法」。

但是狄云看自己的装束和戚长发的打扮,丝毫没有金钱鼠尾小辫子的样子,妥妥的汉人装扮,显然不是清朝时期。

既然不是清代,那就应该是明代甚至元代。不过具体什么时代,从原身记忆里可找出不来。

原身只不过是一个乡下小子,哪里都没有去过,只知道自己在沅陵南郊的麻溪铺,就连身处湘西这个地方都不知道。

狄云与戚芳又练了一会儿躺尸剑法,戚芳就已经气喘吁吁,挥舞不动木剑了。

她突然跳出来,把剑一扔,叫道:“累死了,不练了。空心菜,你自己比划吧。”

戚长发本来就对自己女儿没抱什么指望,他见状抬头瞅了一眼,默不作声,继续干自己的手艺。

狄云装着憨憨的,走过去把戚芳的木剑捡起来,放到台子上,这才说:“师妹,那你休息吧。我再练练,我总觉得刚才那一招练的不太对。”

“傻蛋空心菜,你自己练吧!”戚芳没好气地说,扭头就回房间了。

就这样,狄云又练了半个时辰,直到精疲力竭。

日头渐高,狄云浑身汗透,粗布短衫紧贴在身上。戚长发在檐下磕了磕烟袋,淡淡说了句:“停下吧。“他这才长舒一口气,收了木剑。

他随手扯下外衣,露出精壮的臂膀,走到井边舀起一瓢凉水,“哗啦“一声从头顶浇下。井水沁凉,顺着肌肉的沟壑流淌,冲散了满身的汗气。

“大笨牛!“戚芳不知何时已站在一旁,手里攥着条粗布汗巾,没好气地塞给他,“都快立秋了还冲凉水,染了风寒可别指望我伺候你!“

狄云憨笑着接过,胡乱擦了擦湿漉漉的头发和胸膛。水珠四溅,有几滴甩到戚芳脸上,她“哎呀“一声跳开,目光却不经意瞥见师兄结实的身板,顿时耳根发热。

“这、这衣裳都馊了!“她突然一把抓起狄云丢在地上的外衣,扭头就往河边跑,“我拿去洗了,你可别光着膀子到处晃!“

狄云望着师妹逃也似的背影,挠了挠头。屋檐下的戚长发“吧嗒“吸了口烟,眯起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若有所思的神色。

狄云擦干身子进了房间,正看见戚芳在飞针走线,正在给他缝补一件衣裳。

见他进来,戚芳头也不抬,随口埋怨道:“空心菜,你的衣服都破了,我给你补补再穿。”

戚芳缝补手艺远比她的剑法要好得多,转眼间就已经补好。她拿着衣裳就要往狄云身上罩,头发擦在狄云下巴。

狄云只觉痒痒的,鼻中闻到她少女的淡淡肌肤之香,不由得心神荡漾,低声道:“师妹!”

戚芳低声道:“空心菜,别说话!别让人冤枉你作贼。”

江南三湘一带民间迷信,穿着衣衫让人缝补或钉缀钮扣之时,若是说了话,就会给人冤赖偷东西。

狄云心里涌起一股甜蜜,这么体贴温柔的师妹,自己可一定要守护她周全,别让她像原著那样悲伤难过惨死。

缝补完衣服,戚芳看着狄云穿上,突然柔声说:“师哥,咱们去山里转转,我想去采点儿蘑菇。”

狄云憨憨地点点头,“好呀,刚好家里的柴快用完了,我也去捡点儿柴火。”

两人其实都明白,他们在荒山里有一个秘密基地,那里能脱离戚长发的监控,可以玩的更自在一些。

“砍柴,捡蘑菇?”戚长发停下手中的活,看了他俩一眼,随即又低头干活,“去吧,早去早回,别等太阳落下才往回赶。”

狄云和戚芳连忙答应。

就这样,狄云拿起柴刀,戚芳背起竹篓,两人就这样有说有笑地出发了。

西边都是荒山,乱石嶙峋,那是连油桐树、油茶树也不能种的。那边荒山之中,有一个旁人从来不知的山洞,却是他和戚芳以前常去玩耍的地方。

两人一路说笑打闹,翻过两个山坡,钻进一个大山洞,才来到这幽秘荒凉的山洞前。

狄云只见一丛丛齐肩的长草,把洞口都遮住了。他们拨开杂草,钻进山洞,见洞中乱七八糟摆了一地东西,都是他们俩这么多年捣鼓的小玩意。

这里面有戚芳用黏土捏的泥人,狄云用来弹鸟的弹弓,捉山兔的板机,戚芳放牛时吹的短笛放在洞里的石上。那边是戚芳的针线篮,篮中有剪刀和针线。

当年逢到冬天农闲的日子,狄云常在这山洞里打草鞋或是编竹筐,戚芳就坐在他身畔做鞋子。她拿些零碎布片,叠成鞋底,然后一针针的缝上去。师父和他的鞋子都是青布鞋面。

她自己的,鞋面上有时绣一朵花,有时绣一只鸟,那当然是过年过节时穿的,平常穿的鞋子也都是青布面。若是下田下地做庄稼,不是穿草鞋,就是赤脚。

狄云随手从针线篮中拿起一本旧书,书的封面上写着“唐诗选辑”四个字。狄云原身和戚芳都识字不多,谁也不会去读甚么唐诗,那是戚芳用来夹鞋样、绣花样的。

但现在的狄云却清楚知道,这本唐诗选辑正是有着宝藏秘密的那本书。

这本书本来在戚长发手中,不料却被戚芳随手拿了过来,用来夹鞋样。

戚长发性格隐忍多疑,书找不见了,不去直接问女儿徒弟,而是越想越深沉,怀疑有人故意偷了去。他旁敲侧击问了,狄云和戚芳都心里坦荡荡,自然问不出任何结果。戚长发就此把女儿和徒弟也怀疑上了。

狄云有些感慨,随手翻开书本,大致看了看。他对什么宝藏可没任何兴趣,更何况熟知剧情,清清楚楚知道那宝藏的珠宝都涂满了一接触就让人狂乱而死的剧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