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之力:推动建立“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体系研究
- 秦海林 郭雯 何颖等
- 1152字
- 2025-03-12 18:15:39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愈演愈烈,要求构建金融支持与产业科技创新相匹配的机制
当前,一系列“0到1”的重大颠覆性技术突破和应用重新定义了“战略无人区”的底层逻辑和发展架构,催生出一批未来产业,而这些未来产业成熟壮大又会促进下一轮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两者呈现出互相影响、交融糅合的关系,这为海量的、稳定的金融资本支持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金融资本支持创新的模式需要更加多元化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发展,不同领域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技术组合”的复杂程度和应用广度正极速扩展,新业态、新赛道不断涌现,创新对金融资本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单一渠道或者直接投资。为满足多样化需求,除了政府财政对基础研究、“卡脖子”技术攻关给予中长期资金支持,同时满足工程化中试、试验验证等关键环节资金需求,金融机构还需要形成数据资产、专利质押、供应链金融等产品和服务,降低科技创新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近年来,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我国科创板、北交所不断发展,资本市场层次结构不断优化,金融机构通过建立完善的高价值科技成果评估体系,全面准确地评价科技成果的技术、经济和社会价值,不仅帮助企业上市融资、发展壮大,同时以产业效益、市场反馈提升了技术的可用性和延续性,加强了产学研用的深度结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除此之外,面对科技创新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科技保险越来越受到关注。险资通过风险管理职能和专业的机制,不仅分散科技企业在研发、生产、应用等全链条关键环节上的风险,发挥“补血”功能,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也利用其增信“造血”功能,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融资需求,强化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正向激励作用。
(二)产业韧性的提升需要稳定的金融供给
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中美战略博弈不断向深层次发展,科技战与金融战交织,美国硅谷银行破产带来连锁反应,世界各国迫切需要形成稳定的资本供给,确保产业科技创新稳步推进。为此,金融部门需要与产业部门、科技部门、商务部门、司法部门等进行更加高效的协同,积极创新金融产品,覆盖前沿颠覆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从基础研究、实验室转化到产业开发、市场应用的全生命周期价值环节。在各部门各主体的高效协同下,以资本为纽带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形成深度拥抱的利益共同体,提高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以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有效打破了金融服务的数量、成本、时空制约,使得金融服务覆盖更广、效率更高、针对性更强,推动金融服务模式的优化和金融职能边界的拓展,带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数据链融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需求、技术供给、资源开放一体化布局、一条龙推进,增强战略性领域供应链整体协同和快速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