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文莱

时值四月,尽管已然步入 1858年,然而文莱苏丹国依旧维持着封建领土制,仿佛时间的洪流并未对其造成太多冲击。

在和平教的维系之下,即便前代苏丹因频繁征税,多次逼反诸多部落,致使“文莱之乱”爆发,沙捞越地区也因此宣告独立,但苏丹的统治权力依旧稳固。

现任苏丹阿卜杜勒·姆汶,在迎娶了前任苏丹奥玛阿里赛义夫汀二世的女儿,也就是他的表妹后,于 1852年登上苏丹之位。

鉴于沙捞越的独立以及纳闽被英国人占据的局势,阿卜杜勒·姆汶不再暴政征税,奉行对外开放政策。

于是,文莱港的贸易日益兴盛,逐渐能够支撑起王室的各项消耗,其外交环境也在逐步改善。

刘远山刚踏上文莱码头,便觉眼前一黑:

即便刚刚经历暴雨冲刷,可满地的垃圾仍堆积在角落与坑洼之处,每踏出一步,都极易沾到脚上。

地面乌黑一片,实在难以分辨究竟是污垢还是原本的颜色。

“这就是文莱啊!”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径直登上码头。

其身后十余人,腰间鼓鼓囊囊,身材膘肥体壮,一众乞丐和流氓见此,皆被震慑住。

待他来到文莱城时,不禁大为惊讶,心中原本的轻视之意顿时收敛。

虽说城墙略显低矮,但街道却颇为宽阔,沟渠纵横交错,尤其是那白色圆顶的清真寺,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文莱毕竟传承数百年,到底与一般土著不同,还是颇具文明底蕴的!”

刘远山心中暗自感慨。

此前那种认为文莱与沙捞越土著并无二致的想法,此刻已烟消云散。

要知道,征服土著部落与征服一个文明国家,二者存在本质区别。

即便文莱只是一个封建王国,人口不过几十万,但其组织能力和思想管控能力,绝非昔日的沙捞越可比。

尤其是那一座座清真寺,乃是文莱苏丹统治的重要基石,苏丹不仅是国家的政治元首,更是宗教领袖。

林梦地区的马来人之所以发动叛乱,不正是受文莱苏丹鼓动的结果吗?

文莱城规模不算大,连同港口在内,也仅能容纳数万人居住,这在大清帝国或许不值一提,但在婆罗洲地区却是首屈一指的大城市。

“虽说文莱实力稍强,但一旦征服,收获也必定极为丰厚,毕竟风险越大,利益越高嘛!”

刘远山在城中逛了一圈后,径直前往纳闽驻文莱代办处。

实际上,魏国派驻英国的使节也是代办,只是习惯上尊称为大使。

外交职位从低到高依次为代办、公使,最高为大使。

直至 1935年,中国才将外交使节级别从公使提升至大使。

尽管只是代办,但在文莱的公馆却颇具规模,是当地顶级的存在。馆内,数个职员正悠闲地喝着咖啡,七八个士兵懒洋洋地坐在长廊上休憩。

刘远山公然到访,刚燃起的怒火,被一封书信瞬间熄灭。

“外交司一等秘书霍尔先生?”

看到书信上的印签,代办加奥·桑德斯先是一愣,随后脸上立刻堆满笑容:“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刘远山对翻译说道:“告诉他,我们想在文莱开展商业活动,需要他引荐一位高官。”

“你们找我算是找对人了!”桑德斯大笑道:“文莱的官员我都认识,就连苏丹我也能经常见到!”

“那就好!”刘远山露出一丝笑容。

到了下午,他便见到了文莱的财政大臣。

这是阿卜杜勒·姆汶推行现代改制的举措,尽管依旧由贵族担任要职,但总归是一种进步。

刘远山以金钱开道,直接送上五百英镑,这让财政大臣笑得合不拢嘴。

能够担任中枢官员的,大多是宗亲贵族,换句话说,他们并非封建领主,没有自己的领地。

自然而然,贪财也就成了必然之事。

有了财政大臣这层关系,文莱政府在刘远山眼中,几乎如同透明一般。

此时,刘远山对文莱才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文莱依旧实行贵族政治,苏丹高高在上,牢牢把持着宗教与政治大权,依靠一些高级贵族,即王室成员、大贵族来治理国家。

这些高级贵族被尊称为“拉惹”。

布鲁克便是通过请命镇压沙捞越叛乱,而后割据一方,并拉拢英国人迫使文莱苏丹册封其为“拉惹”。

其次是“彭吉利”,也可称作总督,是苏丹派遣到地方治理政务的官员,同时也是宫廷官员。

再往下是“达图”,即地方封建大领主,他们除了向苏丹效忠外,一般都在自己的领地里实行自治。

最底层的世袭贵族是“托克”,他们的名字前通常会加个“敦”字,属于小贵族,比如部落酋长。

所以,当前文莱除了国都文莱城驻扎着两三千王室卫队外,其他各地贵族的兵力情况都不明确。

“这可不好办呀!”刘远山不禁皱眉:“要拿下文莱苏丹并非难事,但要掌控全国,可就困难重重了!”

这时,他突然想起魏王临行前给出的建议:“伺机挑起文莱内乱!”

起初,魏王让他联络地方贵族,尤其是元末南下的黄森屏家族。该家族与文莱王室世代联姻,作为汉人家族,在文莱影响力极大。

可以说,他们是地方封建主,收拢了不少南下汉人,实力极为雄厚。

但刘远山思量后觉得,魏国除非封黄氏为文莱王,否则人家根本不会理会。

况且,黄氏在法理上也站不住脚,一旦行动,转眼就可能被剿灭。

所以,就只剩下利用王室争权这一条路了。

文莱在 1806年便陷入争权的混乱局面。

简单来讲,1806年,文莱有个类似“杨坚”的人物,夺取了外孙的王位,从而引发内乱。

之后,“杨坚”去世,他的儿子登上王位,紧接着两个女儿又与儿子争夺王位。

直到外孙阿卜杜勒·姆汶在 1852年即位,这场家族内乱才算结束。

“也就是说,兄妹三人的家族算是达成和解了!”刘远山突然眼前一亮:“但前任苏丹,也就是被夺位的‘外孙’家族,肯定还心有不甘!”

“这就是我魏国的机会,这便是出师有名的大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