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工业初啼

“连生丝都没有,雇我来究竟要做什么?”尤金·迪恩望着眼前那一座座夯土搭建的厂房,不禁皱起眉头,满脸困惑。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缫丝老工人,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何会被雇佣到这个地方来。

“能有钱让你在这儿度假,难道还不开心?”好友罗宾汉笑着打趣道,“你瞧瞧,那边那个维修厂,连一艘百吨的小船都造不了,只能给船刷刷油漆、添个桅杆,我可觉得轻松得很呢!”

一行二十多人下了船,便直面搭建工厂这千头万绪的重任。

“别想得那么轻松,哪有这么简单的事儿?”这时,大胡子凯恩慢悠悠地走过来,一边摇头一边说道:

“一年两百英镑的出差工钱,可不会让你闲着。”

“机器不都大同小异嘛!”这话倒是在理。

实际上,在这个工业时代,机器还比较原始,大多依靠蒸汽机驱动,只不过动力大小和零部件有所不同罢了。

他们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只要给够时间,对机器进行增改并非难事,把缫丝厂改成水泥厂也不是不可能。

“诸位!”

大家伙焦急地等待了半个多小时后,带领他们远道而来的阿萨姆先生终于现身了。

“先生们,别着急,我给大家带来好消息啦!”阿萨姆满脸笑容地说道,“一年两百英镑,包吃包住,每季度发放五十英镑,这是四月到六月的工钱!”

一叠英镑被抬到众人面前,这些名义上是工程师,实则是老工人的人们,立刻激动起来。

这一个季度的工钱,顶得上他们在别处干一年的收入。一时间,大家都笑逐颜开,觉得眼前破旧的环境似乎也没那么难以忍受了。

尤金怀揣着英镑,小心翼翼地走上前:“阿萨姆先生,摆弄缫丝厂的机器倒不是难事,可您看看,这附近哪儿有生丝呢?没有生丝,又怎么进行缫丝生产?”

“生丝啊?”阿萨姆自信满满地回应,“放心吧,会有的。只要把厂子搭建好,到时候有你忙的。”

尤金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考虑到生产效率,阿萨姆向工人们请教后,决定先搭建水泥厂。

一来,水泥厂所需的原材料,如石灰、黏土以及各种贝壳等,在这里应有尽有,可以尽快开工。

二来,生产出的水泥还能用于重新建设工厂,把夯土房换成砖瓦房,铺平道路等,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尤金等人最头疼的还是工人问题,这里的华人虽然吃苦耐劳,但什么都不懂,需要他们一个个手把手地教。

“放宽心!”罗宾汉劝慰道,“想想那两百英镑,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至少比那些印度人好教些。”

尤金一听,顿时想通了:“没错,为了这两百英镑,再麻烦也值得!”

从机器搭建到试生产,仅仅用了七天时间,其中最耗费精力的工程要数搭建立窑。

“殿下,您看,这就是水泥厂!”此刻的阿萨姆就像个殷勤的跟班,在前面带路介绍道:

“水泥厂的生产流程其实不算复杂,先用破碎机把石灰石破碎成小块,再通过水磨磨成细粉。

之后加入各种材料搅拌混合,接着放进立窑里煅烧。这个过程中,调节温度、通风以及控制燃料等环节都非常关键,得靠我们这些老工人把控。”

徐炜看着立窑旁时刻专注观察的工人,陷入了沉默。

水泥厂的核心科技,主要体现在锅炉房、蒸汽机、传送带、齿轮等传送装置,还有立窑。

就这些设备,打折后都要一千八百英镑。

“可惜我不是理科生,不然直接就能自己制造蒸汽机了!”徐炜心中暗自叹息,随即下定决心,一定要培养理科人才。学校,必须得建,实在是刻不容缓。

“出窑啦——”

没等多久,立窑打开,一块块水泥呈现在众人眼前。老工人上前仔细查看,所有人都紧张地屏住呼吸,等待他的判断。

“可以,算是成功了!”

瞬间,欢呼声响起。徐炜也被这热烈的氛围感染,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对于整个南洋地区而言,这是第一个工业产品,标志着魏国工业化的开端。

水泥自然冷却后,又被磨碎,装进麻袋保存起来。

徐炜看着眼前的十座立窑,转头问道:“水泥的产量如何?”

“日产大约五吨!”阿萨姆笑着回答,“绝对能满足殿下的需求。要是您需要更大的产量,我可以从印度进口,日产百吨也没问题,只要您能提供足够的石灰就行。”

徐炜心中感慨万千。

这时,他看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正满头大汗地搬运石灰石。他悄悄走近,问道:“小伙子,工钱多少啊?”

“每天一便士!”少年看到徐炜,又瞧了瞧他身上华贵的衣服,不禁紧张起来,“大王,我没偷懒,我一直在干活呢!”

“每天工作多久?”

“从天亮干到天黑,每天还管一顿饭,这可比种地好多了!”少年认真地回答。

接着徐炜又问起他的籍贯,少年有些苦恼地说:“我爹说我们是从大陆潮汕来的,但我记不太清了。反正他让我认祖归宗,等以后有钱了,我就回大陆一趟,给祖宗们烧炷香。”

徐炜没有再多问,放过了少年。他环顾四周,这小小的水泥厂,直接带动了一两百人就业。

而它的上游产业,石灰采矿业,少说也能带动上百人工作。这些人的消费,又进一步促进了当地市场的繁荣。

一千多英镑的投入,至少能带来三四倍的经济效益。

“这就是工业的力量啊!”

如果把那十座工厂全部都开动,不知道能够产生多少的利益和经济。

徐炜一时间感慨万分,一种工业化的冲动,从心中迸发。

良久,他才冷静下来,平复了自己激动的心情:

“饭要一口口的吃,工业也得一步步的来!”

“工厂建立之前,我得提前把市场给找好,可不能光说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