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祈是个小说家。
自幼跟在镇上的老秀才虞老头身边,在话本江湖的刀光剑影里识字长大。前些年虞老头患上癔症病逝走后,他照着嘱咐前往京师的儒家学宫求学,读了五年圣贤书。直至今年三月,他科举落榜,在学宫那边待不下去了,这才跑回来,接手虞老头的书摊。成了镇上这门买卖的最后一支笔杆。
夏祈从小仰慕书中御剑乘风的剑仙大侠,钟爱写些少侠黄狗。比起京师学宫里的之乎者也,小镇仪门前的柴米油盐,显然要更近江湖。是以他每日摆摊闲空之余,便会四处打听一些奇人异事、志怪趣闻。等收集整理过后,再编撰成一册册的话本小说,上架书摊。
近日赶上小镇在筹办甲子一度的游龙庙会,引得五湖四海的修侠客们慕名而来。小镇大门口这边进进出出,往来各方人士七嘴八舌,对于江湖哪位风流人物作甚、山上哪家仙家门庭相争等等,说起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因而夏祈手中的毫锥便也写得更勤快了些。几日道听途说下来,即已整理出不少的文书草稿,堆积案上,盖满柳絮。
静等着庙会期间,能够趁机火卖几册,多挣几枚酒钱。然后偷闲去沽几壶好酒回来,治治酒虫。
然而没承想,诚如虞老头生前所言,出门即江湖。江湖里除了清风明月,也有不少蝇营狗苟。便是那些个山上修行,自诩远离红尘的神仙老爷们,若没了法家修士的制约之后,也不见得个个都能恪守本心,一心向道。
夏祈在大橘树下,间中便会遇见几个诸如那黑袍修士之类的无耻鼠辈。仗着小镇偏僻,地荒人浅,衙门的规矩画不到仪门这边,专盯着像他这种弱不禁风的书生下手,滋事捣乱。
除却不敢当街伤人以外,他们或是行骗,或是强取。手段层出,各显神通。夏祈摆摊光景不过几日,便已撞见了不下双手之数此类事件。
颇为猖獗。
好在,收养他的虞老头平生游遍江湖,毕竟相安无事摆摊数十载。除了恪守和气生财的四字真言以外,总归还是有些看家本领用以傍身的。
夏祈此次回家整理旧书,准备重新摆摊时,便在铺尘的书架上,从虞老头留下来的那堆书册冢、文字坟中,无意间发现了半本残篇古籍,习得一门半生不熟的修行口诀。
通过这门口诀所下笔写出的故事,文字间竟可以凝聚出一种特殊的气机。在遇见无赖顾客时,他虽然比不得人家手中兵器,但却可以暗自调动所有自己写下的文字,趁阅读者放松警惕之际,将其思绪拉入书中幻境,加以恫吓。
如此一来,那些个下三流的山上修士方才以为自己是遇见了什么世外高人。在书中被吓得屁滚尿流后,兜兜转转又回到书摊前,乖乖给钱,不敢得罪。
大橘树下。
在把那黑袍修士吓跑之后,少年写了一朝的志异小说也总算是大功告成。
只见他手中笔尖一提,“鼠”字的尾巴一钩!
题目落成的瞬间,那篇文稿里的人物角色们便忽如画龙点睛般,纷纷神奇地“活”了过来。白纸上的黑墨小楷开始蠕动变换,笔画之间相互拆借重组。
通篇文字,跃然纸上。
如那“虎”字的头上忽然多出两个细小的“山君”字样,身体以“白”字铺做条纹,朝着前方显露出一张獠牙“虍”口;另外“修士”二字的下方,则是将三撇拆作两撇“鼠须”,左右一撇一捺,身披“黑袍”,单人部首提着一柄“辟邪长剑”。
二者分别组成新的异体字,在一条以文字为青石砖瓦堆砌而成的“潜景街”里,双双遭遇后,旋即大打出手。照着原文情节,虎风与剑光此起彼伏,在纸上斗得墨迹乱涂,笔画横飞。
看着格外奇妙。
而白纸之外。
夏祈看到那两个上窜下跳、你追我赶的“黑白”异体字,好似一对嬉戏打闹的猫与老鼠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纸上吵闹个不停后,脸上惊喜交集。
同时也庆幸着自己按照书中嘱咐,提前在文稿左右两边放置了两方黑木镇纸镇压,如此方才没有横出事端,让文气逃逸。
否则任由这对“冤家”挣脱纸面,闯入到其它书籍里,引将书中的各路大侠齐齐出鞘。恐怕他这满桌的江湖话本都要剑气纵横,文章大乱!
夏祈放下毛笔,欣慰地点了点头。
“嗯,这篇志异的文气总算成形了。如此一来,感悟开篇境也可水到渠成了!”
桌角处的草稿已堆有一沓,皆是此前失败的废稿。目前仅有这篇《白虎衔鼠》的气机,是能成功凝聚成形的。
紧接着,少年便如获至宝般轻轻拂去纸上飘落的柳絮,迫不及待地从旁边的竹箱里取出一方雕刻着小篆的梨木私印。呵口气,在页末的落款处,重重压了下去。
朱红印章盖定。
纸面上,那原本还在互相追逐的“黑白”二位便骤然停了下来。字里行间四处疏散的玄妙气机,开始如同提线木偶般,循着冥冥中的丝线,被印章迅速收拢,汲取抽走。所有变换过的黑墨小楷也随之纷纷瓦解,四散分开。
全篇文稿再度变回原貌。
只留下那方署名印章。仍旧如千斤秤砣般,稳稳地定在纸上。
古册口诀上说,此法的修行根脚就是自己的笔名私印。文章需等著名盖章过后,笔者方可藉此来收集其中的聚形文气。
而夏祈这厮早些年在学宫里被罚抄书时,曾有过一个诨号,名为“删书先生”。因此,他此时落下的署名,便是当初的落款花押,一个以篆体雕刻而成的“删”字。
右手按在印章上。
夏祈闭目感受着那股被印章所轻松牵引回来的气机。其再次幻化成了一只嘴里叼着黑鼠的小白虎后,并未消散,而是成功存留在了他那尚且空旷的丹田之中,欢快跳跃,嘻哈玩耍。
心情顿时大喜。
“文章聚气成形,玺印著名入体,修行如墨初晕。此正是书上所说的‘开篇’境界!”
再睁眼时,他两眼之中便已多出一道神通,双眸炯炯有神,目光所至之处,景象皆有神异。
根据书上所述,此乃小说家起境之威能,名曰:据典。能将他一生所阅书籍,全都化作一张张虚无辞条,显现贴于周遭事物之上,标注万物。
是小说家一脉独有的修行神通。
此时天时已至正午,艳阳高照,大街上却依旧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夏祈抬起头,借助这新神通好奇地端详起四周各家摊档上摆售的物什。穿过风中柳絮后,他仿佛婴儿睁眼,初窥世界般,看到了一幅与过往截然不同的景象。
放眼望去,他的眼前全被一堆辞条所充斥。
如那街边药贩的方布上。
「灵芝」一种珍贵药材,见于《百草书》。
如那杂货郎的木桌上。
「月狼牙」山林间吸收月华的野狼利齿,佩戴可治风邪,见于《山货郎杂录》。
又比如路过行人牵着一匹青毛坐骑上。
「骢马」野外灵驹,其耳如兔,长有菱角,状若河牛,毛发灰黄,日行千里,见于《灵兽志》。
再比如妇人头上的华丽发簪与耳环。
「金钗」无。
「空」无。
如此杂七杂八,各种辞条映入眼帘,仿佛一堆文章在夏祈的眼中打架,琳琅满目。其中有认识的,有错误的,有遗漏的,甚至还有空白的。林林总总,皆源自于他曾经读过的各类书籍,看得他既陌生又熟悉。
“果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我所读过的都是些凡俗书籍,所以能见者不多。看来还是得要找到真正的仙家典籍,才能‘据典’见识到山上的风景。”
夏祈骤然喟叹。
这世间修士分有武夫与炼气士。
而炼气士之中又有长生仙家与诸子百家之别。前者与武夫一道相近,自古有之,讲究缘法长生,蜕变成仙。至于后者则是天道崩塌以来,新生衍出的一众学说门派,难分伯仲,各有千秋。
其中小说家炼气士以书入道,分有起承转合四大境界,其下再各分三境共十二小境界。每个大境界各自掌握着一道神通,共四道,皆可与笔下狼毫沟通呼应,有着书写天地之厉害。
只可惜夏祈如今的阅历尚浅,未能发挥出“据典”的真正意义。
否则等他读过一些仙家秘藏,玄灵奇书之后,眼中能看见的事物辞条更加广阔了,再学以致用,将那些庙堂江湖,江河山海,仙魔妖鬼通通见识收录写入书中。
届时,他定能写出浩瀚恢弘、脍炙人口的传奇佳话,去撬动更多乃至整个世间的磅礴文气。
一番神游过后,夏祈收起思绪。
沿街看完一遍,他心中的新奇感便也渐渐散去了,毕竟街上的货物多是普通货色,见不到那些书中的奇珍异宝,无甚奇特。
而他收回目光,正要坐下收拾起桌上的杂乱时,却在周围一众事物辞条包围中,忽然看到了一道关于人物的辞条。
正直直地往他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