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去见什么人呢?”
回到掖庭后他满是疑惑,这段时间并没有听说老师有什么好友啊!
“算了,想不明白就不想了,明日就知道了。”
坐回书案,看了眼堆满的书稿,心中颇为自豪。
这就是自己这段时间的成果,整整十余万字,剩下的也即将完成。
“可惜,这些只能存于此处,见不得光啊!”
摇了摇头,病已有些遗憾,但也就是感慨下罢了,这毕竟涉及朝廷机密,自己知道就罢了,要是传出去怕是少不得被人抓住不放。
这些可不是朝廷经过润色后的内容,而是这场廷议最真实,最原始的记录,加上自己记忆超群,几乎没有错漏,这将对自己将来产生极大的帮助。
它真实反映了当下朝野真实情况以及朝廷和地方的矛盾所在,儒生所代表的地方诉求,朝廷面对这些诉求的反应,各利益集团的利益........
月上枝头,站起身来伸展下有些僵硬的身体,他打开房门,一股寒意迎面而来。
此时已是寒冬腊月,蒙蒙的月光下,照耀着惨白的大地。
“看样子是要下雪了啊!”
看着乌云遮蔽寒月,病已喃喃道。
这段时间朝廷上发生了不少事情,最让他关注的是,那位上辈子在书本上的人物回国了.......
苏武,这个在华夏文明历史上永不坠落的丰碑式人物照进了现实。
回长安当日,长安街头万人空巷,百官出城十里迎接,可谓是恩泽深重,极尽荣耀,不知多少人为之眼红。
如此场面他岂能缺席?不过可惜的是他只能远远观望,得见的也只是一个满头白发,衣着褴褛的普通老头而已。
苏武,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持节出使匈奴,苏武抵达匈奴后,适逢匈奴缑王与虞常策划谋反,试图劫持单于母亲并刺杀降将卫律。
虞常曾与副使张胜有旧,事败后供出张胜。单于大怒,将苏武一行逮捕,并派卫律劝降。
可惜,面对卫律劝降,苏武痛斥其“忘恩负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以佩刀自刺,险死。
自杀未死,匈奴人见其刚烈,但又不愿放弃归国,于是就有人出了个馊主意,将苏武送至北海,并给予数十头公羊。
称“公羊产乳乃得归”。
苏武挖掘野鼠、食草籽充饥,甚至茹毛饮血,要不是被迫归降匈奴的李广之孙李陵时常接济,苏武怕是早已坚持不住。
十九年,整整十九年的时间,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活下来的,他的事迹被匈奴人得知后,以为他得神灵庇护,乃‘铁人’。
随着事迹流传,大汉也得知当年出使匈奴的苏武未死,顿时大为震撼,霍光得知亲自派人前往匈奴交涉,但匈奴人担心苏武回归后引来大汉怒火,于是诈称苏武已死。
汉使明知对方撒谎,但又无可奈何,也不知是谁灵机一动,诈称陛下于长安射的大雁一只,上言汉使苏武在北海。
匈奴人当然不信,但又想起苏武在北海十九年来犹如神迹一般活了下来,加上种种谣言流传,以为自己得罪上天,最后只能无奈承认。
并经过汉使交涉,释放包括李陵等九人归汉,可惜李陵早已心灰意懒,家人被杀,他不知如何面对自己为之奋斗的大汉,最后拒绝归汉。
哪怕汉使和苏武亲自劝归,都被李陵拒绝..........
-----------------
清晨,冒着寒风前往学塾,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病已有些心不在焉,他对老师所说的好友很是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呢?
放学之后,再次拒绝了小胖墩的邀请,待所有人离开,老夫子恰时出现。
今日,老夫子穿着很是庄重,一身青灰色的交领长衫,发丝和胡须更是收拾的一丝不苟。可以看出他明显为了今日是精心打扮的。
病已今日穿着也很庄重,将张贺叔父带来的那件同样是灰青色的棉衣穿在身上,这是老师昨日要求的。
看到自己得意徒儿,老夫子点头满意道:“走吧,老夫的那位老友距离这里并不远,我们就走着去吧。”
“是,老师!”
病已自然点头答应,上前轻轻搀扶住老师的胳膊就这样在寒冬的街道上缓缓而行。
俩人一路上一言不发,病已明显感觉到老师的情绪不对,好似沉浸在久远的回忆中,要不是他搀扶,怕是撞到东西也不自知。
时间缓缓流逝,出了长文里,又转过几个街里,当来到戚里后病已好似预感到了什么,他神情有些激动,难道真的是那位?
很快,病已就知道自己猜测的没错,站在一座门前斧钺齐聚,三开门楣,占地颇广的府邸前。上书:敕建关内侯苏府。
“老师......”
刘病已神情激动地看向老师。
“莫急,你不是当初翘课跑去看老夫的这位老友吗?怎么?这会儿不拉肚子了?”老夫子笑吟吟地看向他道。
“老师........”病已顿时赧然,当初为了跑去看归来的苏武,他谎称肚子不舒服请假,本以为自己天衣无缝,原来老师都知道了。
“好了,你那点小心思老夫还不知道?但今后可不许如此了,为人者,当守信。你为孺子,老夫就当你年少无知,要是今后再发生此事,休怪老夫狠心责罚。”
病已闻言沉默片刻,少许抬头道:“多谢老师教诲!”
复中翁看到他幡然悔悟,点了点头,让他在此等候,自己则上前递出门贴道:“烦请通禀关内侯,就说老友来访。”
侯府门客看了老夫子一眼,道:“请稍等!”
老夫子点点头,就站在门口等候。
大约一刻钟时间,侯府大门突然敞开,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传来,只听:“复兄何在?复兄何在?”
病已抬眼看去,只见当日进长安是衣衫褴褛的老头,此时一身黑红相间的深衣,头发一丝不苟,山羊胡须修剪的整整齐齐,只有那一双好似坚定如铁,能看透人心的眼眸让人见之印象深刻。
“子卿兄,别来无恙乎?”
老夫子眼中含泪,激动不已,而苏武也是如此,俩人执手互相叫着对方的名字,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说些什么?
“中翁快随小弟进府,一别十九年,今日咱们当秉烛夜谈,不醉不休!”苏武拉着好友的衣袖,生怕对方跑了一样。
不过余光看到台阶下的少年时一愣,道:“这少年是?”
复中翁一拍脑门,苦笑道:“见到子卿兄一时激动都差点忘记介绍了。”
他朝病已招手道:“病已,你且上前来!”
“这是为兄收的弟子,叫刘病已。”
“病已,快来拜见你世叔!”
病已压下心中激动,深吸一口气,拜道:“病已,拜见世伯!”
面对这样的人物,病已心中除了敬佩,再无其他,泱泱华夏,就是因为有一个个这样坚守信念的人,才能渊源流传,其精神足以照耀古今,永垂不朽。
“好好好,没想到你这老顽固也收弟子了?”苏武看到老友弟子也很高兴,这个老友他太清楚了,少年时恃才傲物得罪了很多人,并且眼界极高,能被他收为弟子必定有不凡之处。
并且能将其带来自己家里,想必此子深得老友喜爱,这是当自己亲子对待啊!
“走,我已让人备好酒席,今日说什么都不能走!”
“今日你走着进去,要是还走着出去,那就是老夫招待不周,说什么都要躺着出门不可!”
病已看着犹如老顽童一般的苏武,心中无语,这都是什么虎狼之词?在他想来能坚守本心近二十年而不坠的人,不应该是一个不苟言笑,刚正不阿的人吗?
看着嘴角抽搐的老师,他抿嘴微笑,心想怎么看着像一个老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