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十二配图1

例如,家规中强调“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这不仅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更蕴含着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

其次,喻氏家规家训尤为注重德行修养。

它教导子孙要忠孝两全,既要孝敬父母,又要忠君爱国。

家规中明确规定:“凡我子孙,务须各守本分,孝敬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如有违反者,将根据情节轻重予以严惩,绝不姑息。这种严格的道德规范,确保了家族成员品德的纯洁与高尚。

此外,喻氏家规家训严格强调遵纪守法。

其中一条家规明确指出:“毋习伪以欺,毋好讼以胥成,毋侮国宪典以自罹于辟。”

这句话的核心精神就是教导子孙要尊崇法律,诚实守信,切勿违法乱纪。

这种对法律的敬畏与遵守,为家族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喻氏家规家训中还提到了“尚节俭”的理念,这与当今社会倡导的八项规定中的第八条不谋而合,体现了喻氏家族在持家立业方面的远见卓识。

展厅正前方的电视中,正在播放着喻茂坚先生及其后人的宣传片。

画面中,喻茂坚先生作为明代著名的廉吏和学者,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成就令人敬仰。

而下方的展示柜中,陈列着喻氏家族的家谱资料,以及皇帝授予的诰命。

这些珍贵的文献不仅记录了喻氏子孙及后人的辉煌事迹,还展示了皇帝对喻茂坚祖父母、父母及夫人的追封,彰显了喻氏家族“一门六尚书”的荣耀与辉煌。

喻氏家族之所以能够人才辈出,离不开这些优良的家规家训。

它们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喻氏族人前行的道路,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后人。

现在来到的是传承厅。

据《喻氏族谱》记载,在明宣德十年(1435年),世居江西丰城的喻志善(喻茂坚祖父),毅然决然地离开故土,踏上了前往四川的征程。

他风餐露宿,历经艰辛,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终于在正统元年(1436年)抵达荣昌,并在此定居下来。

喻志善以农为本,同时不忘教子孙求学读书,为家族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喻茂坚是喻志善的第三世孙,而在我们右手边的两位名人——喻思恂和喻思慥,则是喻茂坚先生的曾孙。

喻思恂(1575-1647),字伯淳,号念斋,享年73岁。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展现了忠诚与勇气,也体现了在动荡时代中一个士大夫的坚守与无奈。

喻思恂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最初,他被任命为真定府柏乡县和枣强县的知县。

在任期间,他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很快便因其卓越的才能和清廉的作风被考选为山西道御史,并奉命巡视漕运。

在那个宦官专权的时代,权倾朝野的魏忠贤试图拉拢各级官员,以巩固自己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