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本书的写作逻辑

如图1-10所示,本书将按照自顶向下、问题驱动的逻辑展开,从宏观的边缘计算概念展开,并从用户使用边缘计算系统的角度,从前端设备发起请求开始,由问题和挑战作为牵引,逐步展开对边缘计算各个关键环节的介绍,包括关键理论和关键技术。

000

图1-10 本书各章节逻辑关系

具体而言,本书首先介绍边缘计算的发展脉络,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审视边缘计算的现状及未来趋势(第1章)。然后,本书将介绍边缘计算的系统原理,介绍边缘侧和用户侧的关键构件,以及各构件之间的实现逻辑和内在联系(第2章)。随后,本书将从实际系统运行的角度,从一个前端设备接入边缘计算网络开始(第3章),介绍其在边缘计算场景中需要经历哪些环节,并且各环节存在哪些关键问题与技术。前端设备产生计算请求后,首先要经历计算卸载的过程(第4章),计算从前端卸载到边缘端之后,将由虚拟化的计算服务来处理(第5章)。当虚拟服务类型众多、数量庞大时,需要自动化的管理工具来进行服务管理与资源配置(第6章)。基于边缘计算的运行原理,本书将从网络部署与管理者的视角,介绍边缘网络服务的缓存方法(软件部署)以及边缘网络的硬件系统部署方法(第7章与第8章)。之后,本书将着重介绍边缘计算中的关键研究方向及技术,包括边缘智能(第9章)、边缘计算的安全与隐私保护(第10章)。在对边缘计算的原理、技术及系统实现有了全面的认识之后,本书将选择几个热门的应用案例进行具体分析(第11章),并利用真实设备指导读者进行边缘计算系统的设计与实践(第1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