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日藏林语堂《红楼梦》英译稿整理与研究
更新时间:2025-04-28 11:17:35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
书籍简介
本书整理和研究了作者在日本发现的林语堂《红楼梦》英译稿,是首部系统研究林稿的学术专著。研究篇考证了翻译底本与历程,回答了林语堂未直接出版译稿而在日本转译出版的疑问;指出林语堂的翻译与研究相互映射,翻译《红楼梦》既是其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毕生追求之体现,亦是其呼应而又有别于主流的红学主张之呈现。林稿情节整合衔接自然,译文简明地道,重视再现日常细节、传统文化与诗意等,保全了核心的文学性。其中的叙事重构与人物形象变异等反映了东西文化差异,亦投射了林语堂的个人经历与审美倾向。内部研究结合与英、德、日等其他外文译本的比较研究可知:林稿是一个成功的编译本,重视后40回与侍女故事是其有别于其他编译本的两大特征。整理篇的22个表格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原文与译文对照表,及林稿注释、修改笔记等,以期为林语堂研究、红学研究、中国文学外译研究等提供参考。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宋丹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从多重生态视角与立场,考察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与生态之间的博弈,探寻女性自我的生存与发展状态,以及关切女性与自然、男性、文学、社会、文化、性别等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梳理中国女性生态写作的背景与资源,到剖析女性生态写作的现状与发展轨迹,再到甄别与西方生态女性写作的本质差异,揭示中国女性写作的美学形态与内在切换。审视了女性生态写作主体姿态。进而重申女性生态写作的路标,在于女作家以生态审美,文学29.1万字
- 会员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在诗歌写作领域中,从未有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样多的女性从事诗歌写作,她们的努力使女性诗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的繁荣景观。进入新世纪后,回顾90年代,会发现大众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女性诗歌创作与80年代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学界对90年代女性诗歌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关于90年代女性诗歌绝大多数研究论著都语焉不详,缺乏能够通约的、成熟的认知体系和观点,这就为本文留下了一定的研究空间文学24.4万字
- 会员白居易是一位自觉以特定的哲学思想对自己的生命和生存进行定位的诗人,他是盛唐和中晚唐分界的标志性人物,也是唐型文化向宋型文化转化的代表诗人,其诗歌空间书写特征是这种标志性地位的重要表现。心灵安顿是白居易一生都在做的工夫,而其心灵安顿又以空间建构的形式来完成。在不同的际遇中,诗人将个人价值、个人心灵投射于不同的空间,通过空间建构与诗性书写,使空间成为安顿心灵的基底,其空间建构总是以心灵安顿为指归。本书文学26.2万字
- 会员竹枝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文字载体之一,其形式固定、内容庞杂、风格谐趣,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和传承,成为我国古代文献资料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当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本书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以元代至民国时期京津竹枝词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与范围,初步探析京津竹枝词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描摹其中所记述与呈现的城市民俗生活与城市民众类型。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引入民俗文献的体例与立场问题,重点探讨以诗体形式存在和流传下来的京文学18.8万字
- 会员伪满时期“满洲”朝鲜人文学在朝鲜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它是韩国和中国文学史上一笔珍贵的遗产。本书按“离乡和思乡、扎根和融合、对峙和斗争、妥协和逃避”四类主题对伪满时期“满洲”朝鲜人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并深入剖析各部分的文学主题、结构模式和艺术手法,力图推进这一时期文学的主题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文学16.4万字
- 会员在文学理论中,“阐释的边界”是一个难以忽视的命题,它以阐释的客观性和意义的确定性为核心,在不确定性思潮泛滥的当下被不断激活;它不同于独断专行的法则或律令,而是蕴含着丰富的理论路径和方法论取向,不断涉入更广阔的文化精神领域。本书从概念内涵、历史谱系、建构路径、本体形态、实践策略等不同向度切入,对文学阐释的“边界”问题加以深入分析,由此展开对当代文学理论乃至文化生态的批判性反思和话语重估。本书的目标,文学28.6万字
- 会员本书对中国现代小说市镇叙事进行专题研究。作者分别从中同现代小说市镇叙事中的疾病叙事、死亡叙事、欲望叙事、权力叙事、左翼叙事、仪式叙事、“异化”现象、“水”意象、叙事技巧、女性形象等方面着手,通过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现代小说市镇叙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中国现代市镇文学”的概念,并阐述了这一概念的内涵。通过提出“中国现代市镇文学”这一概念,突破了以往文学史著作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乡文学16.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