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广州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近代广州研究

王美怡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历史历史地理21.2万字

更新时间:2024-03-28 12:46:13 最新章节:城市中的鸦片——对广州烟馆的研究(1923—1936)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作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最开放的城市,广州之所以能在当代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可以从它的历史发展中找到清晰可鉴的来龙去脉。尤其是近代广州,在中国近现代城市转型变迁进程中扮演了“先行一步”的特殊角色,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有现实借鉴意义的研究素材,留下了数量巨大且比较完整的档案史料、文献、旧报刊等。开展近代广州城市史研究,前后贯连广州千年商都的历史,凸显广州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和重要地位,具有不可忽略的现实意义。《近代广州研究》将以广州市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为核心基础,并适度整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力量,致力于打造一个集中呈现近代广州城市史最新研究成果的高端学术平台;丛刊将立足于传统史学研究确立的近代广州历史的主要轴线和基本架构,梳理广州在中国城市近现代化进程中“先行一步”的发展轨迹,深入研究近代广州在市政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等领域的探索历程,为当下的城市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重新审视近代广州的文化与社会,从新文化史、微观史角度开展“目光向下”的实证性研究,将成为《近代广州研究》的重要特色。我们将在传统史学研究视野以外,划出一块醒目的疆域去重新发掘近代广州城市历史的多元层面,以此突出我们这一团队开展城市史研究的特色,即适当偏向“目光向下”的研究视域,关注城市普通民众及其日常生活,关注城市历史的细微层面(公共空间、社会消费、商业传统、市民生活、娱乐节庆、风物建筑等),通过对社会生活、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实证性研究来还原真相,恢复断裂的城市历史记忆,为现实中的城市文化建设提供充足丰沛的历史养料。
品牌:广东人民
上架时间:2013-08-30 00:00:00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广东人民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这里是中国3》从中华文明的角度,讲述正在或曾经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200亿中国人,如何用智慧缔造出独属于自己的非凡家园,形成独属于中国人的文明基因,从此瓜瓞延绵,赓续文脉。一万年以来,农业起源后,我们创造了蓝色星球上最灿烂的文明之一,为了养育更多人口,我们建设农田、开发山地,为了居住,我们建起各式家园,为了安全,我们修筑大小城池,筑城以守民为了交流,为了记录,我们发明文字……我们创造了文明,文明也
    星球研究所历史12.1万字
  • 会员
    本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史地理学的进展、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进行了介绍,并展望了历史地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与之前出版的众多历史地理学的综述不同,本书虽然也强调了历史地理学建国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曾经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但与此同时还着重分析了目前历史地理学学科整体上存在的问题,即由于历史地理学在学科属性上属于地理学,但在教育部的学科分类中又属于历史学,这种学科归属上矛盾状态对历史地理学的发展造
    成一农历史21.8万字
  • 会员
    作为连接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重要区域,中亚在古代、近代和当代呈现出不同的文明生态与地缘政治意义。作为与之存在密切历史与地缘关联的中国,如何在历史的连续性维度中构筑起我们对于中亚认知的整体性,将直接关系到中国西北方向域外认知框架的丰富与完整。基于对中亚地缘重要性和中国对外认知整体性的考量,本书从整体和分区的角度,对中国近代的中亚认知流变进行了分析与梳理,力图在我们既有的西域认知和当代中亚区域认知之间,
    袁剑历史13.4万字
  • 会员
    本书为中央民族大学与四川省甘孜州文旅局联合开展的田野调查项目的成果。内容为甘孜地区新石器时期凿刻在岩石上的不同图案,为人类文明起源时代甘孜岩画图录与基本介绍(发现时间、地点、考察实录等)。通过该项目,可以印证早在新石器时期,甘孜州境域已有人类生存,而这些岩画生动记录了这一地区先民的生产、生活和自然万物、山川河流,记录了对劳动生产的讴歌与赞美,更是文字出现前珍贵的图像资料。该书经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
    张亚莎历史10.5万字
  • 会员
    王耀所著的《水道画卷:清代京杭大运河舆图研究/历史考古研究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是对海内外现存清代京杭大运河舆图的较系统深入的调查、整理和研究。“调查、整理”体现为:弄清运河图藏图机构、收藏路径、图幅保存状况,并进行分类和编目。“研究”则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研究单幅运河图图幅内容、表现年代、图幅价值、版本源流等问题;二是探讨不同类型运河图的特征、背景等,并归纳总结运河图绘制内容的时空差异及
    王耀历史11.6万字
  • 会员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遵循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原则,系统研究和阐述了学习转型与成才方向、专业构成、专业建设发展、学科基础、主要课程、科学研究基本过程、文献平台与主要期刊、数据平台与数据来源、实验室与研究基地、学会与会议、工具书等基本问题。
    潘玉君 张谦舵等历史19.4万字
  • 会员
    本书的作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学者为主,介绍了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6个国家的基本情况。每篇用一万多字的篇幅对各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包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同时也介绍了各国的地理、人口、国家发展简史和文化特色,还介绍了各国的投资环境,尤其是投资政策方面的情况。这就是一本咨询手册,便于读者查询和了解这些国家最基本的知识。
    李永全主编历史37.8万字
  • 会员
    1911年,美国地质学家罗林·钱伯林(RollinT.Chamberlin)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刊发的都江堰小镇上戏台与相机相遇照片,让历史上西方与东方在镜头里互视。本书以此为切入点,整体回溯了《国家地理》杂志一百多年来有关中国的报道,聚焦不同历史阶段的人文故事与地理景观,为跨越百年的无声文字与影像赋予多重审读视角。全书重点放在“西南一隅”,梳理了关涉西南形象的四重主题,涵盖植物地理、道路交通、
    罗安平历史16.3万字
  • 会员
    “万变”之长河,“不变”之中国。历史学家、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讲述中国历史的血脉精神,在兴衰、传承与变迁中,寻找中国历史的源与流。本书从疆域、民族到黄河、长江运河、丝路等十个方面将历史和地理知识串联起来。如果我们把古代中国比作一个像人体一样精密庞大的协作系统,那么土地就是它的骨架,人就是它的血肉,而朝堂、政治就是它的神经中枢。漫长的中国历史就是在它们互相影响、互相磨合的过程中延续和发展,生生不息
    葛剑雄编著历史13.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