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本书是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为蓝本,采用歌诀形式,概括了该门课程的内容精要,并以注释形式囊括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全部内容,言简意赅,便于理解记忆。本书执简驭繁,荟精萃要,朗朗上口,使人乐于习诵,便于记忆。本书可作为中医院校本专科学生的应试助学参考书,对于刚步入临床的初级医师也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中医6.8万字7.1万人气
- 会员本书为中医临床人才必读丛书之一。《黄帝内经素问》与《灵枢经》共同构成了《黄帝内经》,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发展的基础。《素问》全面阐述了阴阳五行、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中医基本理论内容,至今仍对中医临床及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医11.8万字7万人气
- 会员本书以《四圣心源》为研究背景,将阴阳和五行带入自然现象和普通生活中,使得五行、阴阳理论不再玄乎难懂。用缜密、简洁、有趣的逻辑介绍了中医的整体理论——圆运动理论,可令读者迅速融入到中医的氛围里。紧接着,作者也对二十四脉和一些常见的中药进行了解读,让我们看到了更为完整和丰富的中医。最后讲述了用中医理论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能引领读者从理论顺利地走向临床。本书简述了作者首创的阴阳蜡烛理论,极具趣味的脉诊中医16.8万字6.9万人气
- 会员《金匮要略》系汉末张仲景所著,为中医家学经典、做临床的必读之书,历来注家名著甚多。但如胡希恕先生这样成独特理论体系的研究者,颇不多见,本书即为传承先生学术思想之作。因是以学习笔记的形式记录整理成文,故可达见字闻声,而通其神,深入浅出,好懂易学。可使读者正确理解仲景书原义,而明了经方治病的要点:辨六经、析八纲、终辨方证,准确掌握经方治病的精神实质,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并有所创新和进步。作者简介:段治中医21.4万字6.9万人气
- 会员古老、齐全、安全的巧治常见病的经典老偏方。王淼主编的《中华传世老偏方治病一本通》从美容抗衰、瘦身塑形、妇科疾病、男科疾病、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等多方面来介绍老偏方,针对不同病症“开”出了不同的方剂。本书内容全面,针对性强,可以作为家庭治疗常见疾病的实用手册,对于西医上难以查出病因,难以对“症”治疗的慢性病也有针对性的调养方法,可以说非常迎合大众的需求。中医13.6万字6.6万人气
- 会员秦老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颇多见解,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病、血液病、心脏疾患、溃疡病等的治疗,颇多见解。为当代中医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著作既继承前人余绪,又发掘古义,昭示后人;既有独出之理论见解,又有实践心得,为丰富中医学术宝库作出了贡献。中医5.1万字6.6万人气
- 会员本书涵盖呼吸科、心血管科、消化道科、血液科、内分泌科、神经精神科、风湿病科、普通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等科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部分少见病,对每一种疾病列举了多种家庭必备名方,最后还提出了名医指导建议。中医51万字6.5万人气
- 会员《药性赋》载药248味,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为使原著更好地适合现代读者阅读需要,故对《药性赋白话解》一书进行修订。本次修订拟进一步完善白话解内容,以准确反映原文主旨,并适当增加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及附方。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临床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中医12万字6.5万人气